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5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574篇
耳鼻咽喉   123篇
儿科学   170篇
妇产科学   77篇
基础医学   468篇
口腔科学   183篇
临床医学   1912篇
内科学   1153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227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01篇
综合类   3773篇
预防医学   1667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370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69篇
肿瘤学   44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408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2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4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 结果: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唾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抗原与慢性胃炎活动性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46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4.29%(26/35).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组46.92%(99/211)(P〈0.05)。慢性胃炎组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45.98%(80/174),慢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2.63%(20/38),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8.18%(15/22),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3.33%(10/12),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中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1:3腔可能为Hp的重要寄居地.1:3腔内Hp感染程度与胃炎活动程度及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慢性活动性胃炎或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口腔内Hp检出率明显增高,口腔内Hp是否需行根除治疗,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3.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前粘液性水肿亦称甲状腺毒性粘蛋白沉积症,以粘蛋白主要沉积胫骨前造成隆起的、毛孔明显的结节状带黄色斑块为特征,患者常伴有甲状腺毒症。临床少见,笔者15年间年见1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31.6岁。病程5月~15年。自觉痒感3例,曾应用肤轻松外用和液氮冷冻未见明显疗效,左下肢下坠感1例,另8例局部无不适感。皮损初发在左胫或右胫前,逐渐增大或增多。有7例患者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有心慌、乏力、多汗、手颤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患者。2检查眼突3例,5例甲状腺肿大,2例可触及黄豆大小结节…  相似文献   
74.
慢性左心衰竭具有病程长、反复多和预后差等临床特点,这些患者常伴有较多的负性心理情绪,后者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近期疗效,还会影响到长期预后和转归。本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测评了43例慢性左心衰竭的精神心理特征,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比较,前者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并在治疗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5.
后路环周融合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环周腰椎融合在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的环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83例。随访18~4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X线片和CT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14 d即可下地行走,3例出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腰腿痛一过性加重。末次随访腰腿痛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3.6±3.8)分改善至(22.3±4.6)分。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环周融合术是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手术的目的就是纠正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其与便秘间的恶性循环[1,2].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鼠抗-VEGF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肾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60例肾癌组织中35例(58.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血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和TNM分期(P<0.05)均明显相关。 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对肾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设法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另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8.
复旦大学大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控烟策略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吸烟行为。方法 对401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吸烟率为2.3%,现在吸烟率为2.3%。性别、年级、专业与现在是否吸烟有关。男性是吸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呈上升趋势;非医学专业的吸烟率高于医学专业。结论 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信念较好,但是吸烟率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近一半的吸烟者并没有戒烟的打算,非吸烟者拒绝被动吸烟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开展控烟运动已刻不容缓,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9.
肝硬化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虽然生长抑素、内镜电灼 电凝、局部硬化剂注射等新疗法层出不穷 ,疗效亦较为确切 ,但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在目前仍不失为疗效仅次于手术的治疗方法。此术虽然简单易行 ,但患者痛苦大、耐受力差 ,尤其是心理压力极大 ,需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作者结合自 199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护理的 30例该类患者 ,谈谈进行心理护理时的干预策略。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 ,男 2 3例 ,女 7例。年龄 2 7~ 76岁。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 19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7例 ,…  相似文献   
8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的发生情况变化.结果对照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的发生率为5.0%,13.4%,25.3%.主要为轻度渗透及口咽腔滞留.研究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发生率为45.0%,46.5%,48.9%,主要为重度渗透或误吸,中重度口咽腔滞留.其中隐匿性误吸为10次(占总误吸的24.4%).误吸患者康复治疗后渗透或误吸发生率较康复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期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异常.VFSS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