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21.
Oxford单髁置换(UKA)准确截骨、间隙平衡、获得稳定及良好运动轨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UKA首先建立的是屈曲间隙,然后根据屈曲间隙大小再建立伸直间隙.其间隙平衡是指,在完成内侧胫骨平台截骨后,通过对股骨髁远端研磨调整股骨假体相对于股骨放置的高度,获得相等的屈伸间隙.UKA截骨一环扣一环,不能失误.胫骨截骨量不能过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规律, 创建新的股骨头坏死分型方法。方法 基于Herring 对Legg-Perthes 病的三柱概念, 将冠状面股骨头分为内侧柱、中央柱及外侧柱, 选择MR 检查T1WI 冠状位正中层面图像, 依据坏死灶占据三柱结构的位置, 建立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CJFH)股骨头坏死分型体系。依据此分型方法及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 JIC)分型分别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股骨头坏死(153 髋)进行分型, 统计其自然转归, 比较两种分型方法的坏死塌陷率。结果 CJFH分型: 内侧型(A 型), 坏死灶累及内侧柱;中央型(B 型), 坏死灶累及中央柱和内侧柱;外侧型(C 型): 凡累及外侧柱的坏死。依据坏死灶累及外侧柱的不同位置将外侧型分为次外侧型(C1 型)、极外侧型(C2 型)及全股骨头型(C3 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自然进展显示, 两种分型方法的A、B、C三型股骨头塌陷率不同;CJFH分型C3 型塌陷率94.4%, C2 型塌陷率100%, 均高于C1 型42.6%;CJFH分型C2、C3 型合并塌陷率95.3%, 高于JIC 分型C2 型塌陷率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JFH 分型C2、C3 型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性高于JIC 分型C2 型。基于三柱结构的CJFH 分型对股骨头坏死预后的预测准确性高, 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23.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6例,其中普通T型钢板固定26例,LCP钢板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22例。植骨者30例,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结果平均随访10·6个月,根据Dienst标准,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T型钢板固定92·3%,LCP钢板固定87·5%,克氏针固定90·9%。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根据其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处理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时,LCP钢板与普通钢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 ̄79岁,平均53.2岁。体重指数17.1 ̄30.2,平均23.4。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3髋。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衡(P>0.05),但疾病谱不同。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THA组31例(36髋)、常规THA组25例(31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小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9.3cm,较常规THA组短(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318±223.1)ml,引流量(252±169.1)ml,均较常规THA组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切口TH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THA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小切口THA组无并发症,常规THA组1例术后脱位。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25.
"快捷键"的本质其实就是方证对应。其背后有很深厚的中医辨证理论、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在此基础上提炼方药的使用规律、对应的临床症状,才能以简驭繁,快速把握临床用药思路,并保证疗效的稳定。文章通过还原祝肇刚在问诊中,运用"快捷键"进行更年期综合征方证对应的过程,整理其更年期综合征辨治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6.
郭淼  郭万首  李子荣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6):1253-1255
目的 通过给正常人离体膝关节软骨体外加压负重,同时应用细胞表面活性剂Poloxamer 188的体外实验,探讨Poloxamer 188对钝性损伤时膝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正常人离体膝关节软骨块样本分为正常对照组(n=6),非加压负重;非治疗组(n=12),加压负重;治疗组(n=12),加压负重后加Poloxamer 188.非治疗组和治疗组的样本加压负重570 N(20 MPa)的载荷.关节软骨加压负重后,各组中一半的标本在加压负重后1 h通过荧光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浅层软骨细胞(软骨全层的20%)的生存率.各组中剩下的一半标本用DMEM缓冲液依次漂洗3次,继续培养至加压负重后24 h.24 h后同样通过荧光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浅层软骨细胞(软骨全层的20%)的生存率. 结果 加压负重后软骨块中软骨细胞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加压负重后软骨块中软骨细胞的坏死在浅层十分明显.非治疗组浅层软骨细胞存活率在第1小时和第24小时分别为55%和38%.与非治疗组相比,钝性损伤后治疗组的浅层细胞生存率在第1小时和第24小时显著增长为76%和57%(P<0.05). 结论 Poloxamer 188对浅层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利用Poloxamer 188早期干预软骨细胞的损伤,可能对延缓创伤后继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18个月.ONFH病因:激素性15例22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1例1髋.ARCO分期:Ⅱ B期6髋,Ⅱ C期16髋,ⅢA期9髋,Ⅲ B期3髋,ⅢC期1髋.Harris评分为(62.2±7.5)分.术中采用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按1:l比例行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 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2例髂骨取骨伤及股外侧皮神经,术后3~6个月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自行缓解消失:2例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并发症,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3.5年.术后3个月患者植骨愈合.术后Harris评分为(85.1±1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15髋,良11髋,可5髋,差4髋.获差的4例患者均于随访期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检查示5髋由术前Ⅱ C期进展至ⅢA期;余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ONFH分期无进展. 结论 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ONFH临床效果满意,纳米晶胶原基骨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于Ⅱ期ONFH的患者保存股骨头手术.  相似文献   
28.
股骨头坏死的保存自身关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对这些中青年患者,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阻止股骨头病变的发展,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患者自身关节(保头),延缓或避免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29.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cartilage changes of hip joint with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 in stages Ⅱ and Ⅲ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cartilage changes of femoral head of osteonecrosis before collapse. Methods The cartilage changes of ONFH were determined by delayed gadolinium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cartilage (dGEMRIC). According to ARCO classification of ONFH,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11 hips, stageⅡ; Group B,13 hips, stage Ⅲ; Group C, 10 hips, normal. All participates underwent the tests by dGEMRIC. And the data of T1Gd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T1Gd were 420 ±60 (Group A) ,361 ±54(Group B) and 538 ±26 (Group C)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The values of T1Gd in the ONFH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eir healthy counterparts. The values of T1Gd of Group B was 14%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Cartilage of the femoral head undergoes abnormal metabolic changes before collapse. There is a loss of GAG in the cartilage and it aggravates with the worsening of ONFH.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中期疗效。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对12例(14髋)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髋臼旋转截骨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手术时年龄13—46岁,平均28.9岁。随访时间3.1—9.1年,平均6.0年。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上测量CE角,髋臼顶角及头外移指数。Harris评分判断髋关节功能。手术采用Oilier外侧“U”形入路,股骨大转子截骨显露。术后未行外固定。结果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72分,术后91分(P〈0.001)。CE角术前0.9°,术后27°(P〈0.001);髋臼顶角术前为29°,术后5°;头外移指数术前为0.68,术后0.65。所有病例截骨块及股骨大转子截骨处愈合良好。结论Oilier外侧“U”形入路行髋臼旋转截骨术髋臼缘显露充分;治疗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缓解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速度,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