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8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208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7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其中4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为胰体尾部癌。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
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脾切除2例,胰周坏死组织清除+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胰尾囊肿切除+脾切除术1例,假性囊肿内引流+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均未再发生出血。
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有症状的患者,在治疗胰腺疾病的同时应附加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疝修补术手术前行扩容治疗后应用抗生素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疝修补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后10 min使用抗生素,A组于扩容性补液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后使用抗生素, B组于给予生理病理需要量的1/2后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应用升压药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A组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优于B组;在应用升压药方面,少于B组;3项临床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结论:行疝修补术患者术前抗生素在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麻醉后10 min使用效果为好,可降低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对收治的12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岁。9例伴糖尿病,7例伴冠心病,11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 2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87个月(平均为56.7个月),其中的7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其余5位患者存活至今。 结论: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构建大鼠单纯性胰腺创伤模型观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并探讨胰腺细胞增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撞击组(采用BIM‐Ⅲ生物撞击机构建胰腺创伤大鼠模型,4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每组大鼠于建模后6、24、72 h ,7 d处死,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通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胰腺组织细胞死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特点,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撞击组大鼠LPS活性升高时相点晚于AMS且持续时间较长,TUNEL染色、流式细胞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揭示胰腺创伤可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凋亡和代偿性增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表明胰腺创伤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24 h内。结论同时检测AMS和L PS有助于判定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7.
王华  汪涛  汤礼军 《海南医学》2015,(2):235-236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周液体积聚期的微创手术方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伴有胰周液体积聚的患者接受序贯式微创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 46例痊愈,2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腹腔出血。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采用序贯式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提高生存率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8.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该病的4种类型提出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选择,旨在进一步规范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76例有术前乳腺MRI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37例、非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病变52例和乳腺癌8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后者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影像学表现、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3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灶37处,52例非乳头状瘤的良性病患者病灶56处,87例乳腺癌患者病灶92处。乳管内乳头状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在发病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2.470,P=0.088),但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MRI下表现、ADC值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独特MRI的影像学特征,故辅以ADC值,MRI可以成为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是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进行根治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