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腰椎峡部解剖测量与螺丝钉内固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0年Buck报道用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不连以来〔1〕,一些作者相继报道用此方法治疗峡部不连 ,成功率为 6 7%~ 93% 〔2、3〕。但Buck术式对螺丝钉的位置要求相当精确 ,否则有可能损伤神经根或起不到最佳固定效果。作者通过对腰椎峡部的测量 ,旨在为临床提供局部应用解剖资料。材料和方法 测量 2 4具干燥的L1~L5完整的椎体标本 (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提供 ) ,男 14具 ,女 10具。用精确度为 0 0 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峡部轴心长度 ,峡部上、下关节突根部的厚度 ,峡部最窄处的厚度 (附图 )。螺丝钉的进针点为下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 2016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采用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98足)。术前术后均行患足X射线检查,观察疗效及影像学改变,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术后2例(2足)患者出现趾背内侧皮肤麻木,考虑为神经损伤,2~4个月后好转,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愈合时间14周。术后踇外翻角度(11.1±3.2)°、第1、2跖骨间角(7.1±2.6)°和胫侧籽骨位置(2.13±0.50)级均低于 术前[(39.8±6.2)°、(18.2±4.6)°和(4.79±0.53)级],AOFAS评分[(86.2±8.2)分]高于术前[(36.8± 9.2)分](P?<0.05)。结论 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典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随访分析。方法 :选取我科 1995年 2月 - 2 0 0 0年 2月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 130例 ,随访通过病人填写表格形式完成 ,有 98例得到了随访 ,2 0例失访 ,12例死亡。一年内再次手术者认为手术失败。结果 :术后一年内再次手术的 8例 ,术后 2 - 5年没有再次手术者 ,然而有13例疼痛仍较严重 ;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2 % ,浅表感染的发生率 2 % ,本组病人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得到随访的 98例病人中有 93%对于手术结果满意 ,年龄小于 6 0岁的病人在功能恢复较好 ,但对手术的满意度上 ,没有年龄的差别。结论 :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典型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伴有Ⅰ度腰椎滑脱不影响手术疗效 ,对老年病人的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PVP治疗41例(共151椎)胸腰椎多节段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明确责任椎及数量,采用功能障碍(ODI)及模拟视觉评分(VAS)评价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完成3节椎体,8例完成4节椎体,3例完成5节椎体,2例完成6节椎体,2例完成7节椎体.术前ODI为75.27±10.36,术后1d为32.15±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术前VAS为(7.25±1.09)分,术后1d为(3.65±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0.00).随访1年时间内总体效果稳定.骨水泥外漏为主要并发症,其中8节椎间盘漏,3节椎体旁软组织漏,2节椎体周围静脉引流.2例术中出现轻微骨水泥反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刻缓解,继续完成手术.结论 PVP治疗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中须注意骨水泥反应和骨水泥外漏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邵世坤  裴福兴  狄东华  赵建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0):771-772,787,I0002
[目的]用TUNEL标记法和透射电镜来观察软骨撞击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的演变情况。[方法]5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高、低能量两组,每组28只,随机选取一侧后肢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不同重量的击锤撞击股骨内侧髁软骨面致不同的损伤。术后4 d,1、2、4、8、16、32周收集标本,每个时间组4只兔子,进行TUNEL标记法和透射电镜来观察软骨细胞的凋亡。[结果]对照组标本中在软骨的中间层和钙化层,出现凋亡细胞。低能量组中,伤后4 d,1、2周的标本中,软骨的移形层和过渡层出现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的标本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高能量组中,伤后4 d软骨浅表层和移形层中出现凋亡细胞,而且伤后时间越长凋亡细胞所占比率越大,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软骨高、低能量撞击伤后早期软骨细胞均出现凋亡,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低能量伤后4周软骨细胞凋亡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高能量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率随时间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6.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儿童到老年均有发病,虽然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如何根据患者年龄和分期进行治疗尚无定论。 目的: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获得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02例(242髋),根据年龄分组,儿童组(4-14岁)45例47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式;青壮年组(15-45岁)100例125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式;中老年组(46-81岁)57例70髋,采用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结果与结论:20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3年。儿童组、青壮年组、中老年组优良率分别为87%,89%,86%,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青壮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88.1±0.9)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9±0.4)分;中老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91.5±1.0)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60±0.07)分。结果显示: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较适用于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较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尤其是15-45岁Ficat Ⅱ、Ⅲ期患者;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及保头治疗失败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应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方法,探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新方法.方法:2008年5月~2008年11月,对8例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Ficat I、II期),通过大转子下钻股骨颈隧道至股骨头坏死区,髓心减压,自体骨植骨,植入钽棒至软骨下骨约3~5 mm 处.观察手术前后Harris 评分、X 线、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7~3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术前Harris 评分56分,术前优良率为25.0%(2 /8),术后Harris 评分88.3分,术后优良率为85.7% (6/7).7个髋关节影像学表现保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塌陷,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和运动学表现。方法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A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和B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A组和B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各指标均优于术前。两组术后活动度、HSS评分及A组术后屈曲角度均优于术前。B组手术前后屈曲角度无差异。B组较A组术后屈曲角度及活动度大,但术后HSS评分两组无差异。结论高屈曲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改善膝关节屈曲角度、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物 (SR -PLLA螺丝钉 )在股骨头骨折内固定应用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14例股骨头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 ,手术中将骨块复位后 ,切开软骨 ,于软骨下用 1~ 2枚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后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 4周 ,以后逐渐下地活动负重行走。结果 :经过 8月~ 5年 ,平均 18个月随访 ,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 ,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较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 .7% (12 /14)。除 2例患者出现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外 ,其他患者未发现骨块松动移位 ,骨块吸收 ,关节腔积液 ,感染等现象。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股骨头骨折内固定中应用 ,完全能将骨块固定到愈合 ,其本身对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无不良影响 ,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需要二次取出等缺点 ,是位置较深的股骨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活性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胶丸 1α -oH -D3)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 3 0例 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 ,口服活性维生素D30 .5ug每日一次 ,共 3 0d为一疗程 ,同时适量补充钙剂。在服药前 ,服药后 2周 ,4周分别进行腰背痛 ,膝关节痛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疗效 ,计算有效率。结果 :腰背痛及下肢痛缓解有效率 70 % ,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有效率 66.7%。仅有 2例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口服胃肠动力药物后不影响继续服药。结论 :活性维生素D3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缓解腰背及下肢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