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 采用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30例.平均年龄64(51~73)岁.T_1 8例、T_2 15例、T_3 7例.手术采用先离断前列腺底部和膀胱颈,游离舣侧精囊及输精管并顺行向下分离直至前列腺尖部,紧贴前列腺尖部切断尿道,将尿道与膀胱颈重新吻合. 结果 30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75~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100~1600)ml,无直肠、输尿管等周围脏器损伤,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腺癌,切缘阳性4例.30例平均随访25(6~48)个月,均存活,排尿通畅,无尿失禁者.术前13例有勃起功能者术后7例(54%)恢复勃起功能. 结论 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量少,切缘阳性率低,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41例上尿路肿瘤患者。结果 4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7~10 d(平均8 d)。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40例,小细胞癌1例。随访1~69个月,平均28个月。2例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肝脏和脾脏转移,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全身多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Wunderlich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13例Wundedie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肿瘤性病变9例,非肿瘤性病变2例,病因不明2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最为常见的病因.治疗:根治性肾脏切除术2例,单纯肾切除术3例,急诊行介入高选择性动脉栓塞术2例,肾周血肿清除、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保守治疗5例.病理诊断:肾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多囊肾1例.结论 Wunderli-ch综合征病因复杂,肾脏肿瘤性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病因;多种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全面诊疗的关键;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决定;对于病因不明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4.
对晚期前列腺癌,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去势治疗是通过使雄激素依赖型的前列腺癌细胞发生凋亡而起作用,通过时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发现雄激素非依赖型的前列腺癌细胞仍保存着细胞凋亡的能力。因此,探索使雄激素非依赖型的前列腺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方法。将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
血尿是前列腺增生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多为镜下或轻度肉眼血尿。严重出血临床少见 ,如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严重后果。我科5年来共收治21例 ,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我院1997年6月—2002年7月收治 ,年龄67~84岁 ,平均75岁。病程3~15年 ,14例曾间断服用前列康、黄酮哌酯、盐酸哌唑嗪等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3例 ,高血压8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 ,腔隙性脑梗死2例 ,泌尿系感染9例 ,严重便秘4例。患者多在用力排便排尿或剧烈咳嗽后出现血尿 ,滴鲜血。2例患者如厕时晕倒。入院时13例患者血压皆超过22 67 /14 .67kPa …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D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对DA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AP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无症状,仅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排尿不畅伴尿频15例,其中反复血尿5例。2例后尿道肿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确诊,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确诊,18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和手术后确诊。4例接受内分泌治疗,17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17例病理证实为腺泡腺癌合并DAP,4例证实为纯DAP。切缘阳性10例,阳性率58.82%(10/17),神经侵犯5例,盆腔淋巴结阴性。1例患者内分泌治疗失败后行减瘤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4个月出现肺骨转移,未能接受化疗去世。所有患者随访8~80个月,术后生化复发2例,内分泌治疗控制。结论:DAP早期不易诊断,与前列腺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根治手术辅以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7.
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腔内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39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 39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8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手术后瘢痕狭窄1例;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末端小囊肿.结论腔内超声结合CDFI为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无创,费用低廉而较经腹部超声效果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联合槲皮素、姜黄素对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6周龄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3)、模型组(n=6)、槲皮素组(n=6)、姜黄素组(n=6)、番茄红素组(n=6)、三素组(n=6),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CP/CPPS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玉米油灌胃,槲皮素组、姜黄素组、番茄红素组、三素组分别给予槲皮素50 mg/(kg·d)、姜黄素50 mg/(kg·d)、番茄红素10 mg/(kg·d)、槲皮素50 mg/(kg·d)+姜黄素50 mg/(kg·d)+番茄红素10 mg/(kg·d)每日灌胃治疗,疗程4周。4周后取大鼠心脏血和前列腺组织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大鼠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符合CP/CPPS的特点番茄红素、槲皮素、姜黄素、三素均能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2,IL-6,TNF-α,MCP1,MIP-1α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素组比其他3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番茄红素、槲皮素、姜黄素、三素均能提高氧化物CAT,GSH-PX,T-SOD的活性,而降低MDA的活性;三素组比其他3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1)。番茄红素、槲皮素、姜黄素、三素均能抑制MAPKs的磷酸化,阻止NFκB的激活,以及进加强Nrf2的转录活性,而三素组比其他3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番茄红素联合槲皮素以及姜黄素相比较各自单用治疗CP/CPPS的效果更加明显,这可能是与炎症信号通路NF-κB,MAPKs和抗氧化通路Nrf2之间因子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的消息,"十三五"期间,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联体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接下来,分级诊疗该如何推进落实?近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共同主办,强生医疗公益支持的"两会精英汇"线上座谈会召开,到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体腔内尿流改道术(ICUD)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83例接受LRC+ICUD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不同分为ERAS组和常规康复外科(CRAS)组。ERAS组29例, 男26例, 女3例;年龄(62.07±9.26)岁;ASA分级Ⅰ~Ⅱ级26例, Ⅲ级3例;行新辅助化疗4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CRAS组54例, 男44例, 女10例;年龄(61.59±10.16)岁;ASA分级Ⅰ~Ⅱ级50例, Ⅲ级4例;行新辅助化疗9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LRC+ ICUD。ERAS组较CRAS组对围手术期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主要包括:术前针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宣教, 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措施;术中保温及严格液体管理等;术后早期拔除胃管, 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 优化术后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行Brick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