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椎体严重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的操作技术和止痛效果。 方法 对 7例压缩程度超过 6 5 %的椎体骨折在俯卧位或侧卧位实施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PVP治疗。 结果  7例皆穿刺成功 ,1例椎体血管造影外漏严重未注射骨水泥 ,余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 0 5ml~ 2ml。术后 2天疼痛强度评分 (VAS)较术前下降 3 5分~ 5 0分 (t=8 4 9,P <0 0 0 0 5 ) ,随访时维持该水平 ;止痛药使用皆降低 1~ 2个阶梯 ,术后随防 2月~ 8月 (平均 6月 ) ,4例活动能力改善。 结论 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可透视引导下进行PVP治疗 ,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itai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重庆地区骨质疏松症人群中的分布 ,分析VDR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5 9例绝经后妇女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非优势臂桡尺中下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D)。结果 骨质疏松组VDR基因型bb、Bb、BB分别为 83.2 5 %、16 .75 %、0 % ,非骨质疏松组为 84 .6 1%、15 .39 %及 0 %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值 :bb基因型为 (0 .4 75± 0 .0 9)g/cm2 ,Bb基因型为 (0 .4 73± 0 .10 )g/cm2 。两种基因型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就目前调查例数看 ,本地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3.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医学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细化和完善。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应明确落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2]。重庆医科大学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提出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创新,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新形式[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2年起实行“双轨合一”培养制度,为适应改革后的培养方案下的临床专业硕士教育,本文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切实保障培养质量[4]。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IL-PELD组与ME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采用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IL-PELD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ED组(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MED组(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P腰痛=0.68、P腿痛=0.53)、JOA评分(P=0.86)、ODI评分(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退变不严重的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推荐IL-PELD.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退变严重的巨大椎间盘突出推荐MED.  相似文献   
65.
目的:屈肌腱愈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间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其他物质参与,并且这些物质在发挥本身功效时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一个体系,但是就这个多因素体系的框架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及载体,从而更好的促进屈肌腱的愈合和功能康复,在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中已经成为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09文献,检索词tendonhealing,growthfacto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09文献,检索词“肌腱愈合,生长因子”,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不限定对照及盲法。排除条件:同一领域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提炼:从40篇关于生长因子在体内或体外肌腱损伤愈合模型中作用的研究文献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7篇。资料综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中的调节作用有:①给予损伤肌腱的大鼠模型修复部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提高肌腱早期张力强度且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②针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在兔跟腱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受损)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实验组伤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表达,第7天达最高峰,维持2个月后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另有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屈肌腱及腱鞘中的水平在术后1~58d(8周)中逐渐升高。③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水平在受损的肌腱和腱鞘中都有增高,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水平在损伤后也有上调,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有着相同的分布。结论:屈肌腱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更突出在寻找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最佳给药途径以及实施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低能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pulsedultrasound,LIPU)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fracture,OPF)愈合中骨痂微血管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35只大耳白兔制成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1,2,4,6和9周5个组。LIPU对右前肢骨折进行照射(30mW/cm2,1次/d,20min/次);左前肢假处理作为自身对照。微血管染色及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相术(SPECT)血流量测定。结果:实验侧血流量增加,在术后1,2,4周时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术后6周和9周时实验侧血流量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血管生成增多,并早于对照侧。结论:LIPU可增加OPF骨折端血流量、促进骨折端血管再生,从而促进OPF愈合。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位于汉族人I型胶原α1链(COL1A1)第1个内含子内Sp1结合位点G→T碱基突变的基因多态性。了解该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从150例随机人群抽取的汉族人的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用PCR扩增其COL1A1基因片段,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消化过夜,电泳鉴定基因型。结果:150例研究对象基因型经测定均为SS型,没发现Ss或ss基因型。结论:汉族人I型胶原α1链(COL1A1)Sp1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或极其稀少,汉族人骨质疏松与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8.
石磊  邓忠良 《重庆医学》2013,(28):3450-3452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风险脊柱手术的增多,相关的术后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神经损伤是一项极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国外一份108 419例脊柱手术的回顾性调查显示[1],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1%,而其中神经根损伤占了一半以上。即使通过术中X线透视常规检测,术后仍有较高的神经损伤发生率[2]。为了加强术中对神经功能的监测,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项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6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目前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如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创伤较大,对脊柱的后柱结构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容易出现腰椎不稳和长期腰痛。  相似文献   
70.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临床用于治疗与酸相关性疾病的基础药物,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PPI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肠道钙离子吸收障碍,反馈性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FH)、1,25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等分泌增加,促进溶骨,增加骨吸收等有关。有骨折高危风险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应有适应证,用药时尽量控制在最小有效使用剂量范围内,以期在达到治疗目的基础上降低骨质疏松症与骨盾疏松件骨折的发毕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