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1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诊断经病理证实。其中32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6·88%);3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9例(76·32%);1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良、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9%和20·80%。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分别为4例(均完整切除)和13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赵恩昊  刘骅  曹晖 《胃肠病学》2009,14(7):432-434
Notch信号通路是影响细胞命运的重要通路之一,相邻细胞之间通过Notch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传递信号,可调节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除在正常组织、细胞的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外.Notch信号通路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在不同肿瘤中呈现促癌或抑癌作用。深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可能为胃肠道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3.
在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际,“全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而医学教育的模式和内涵也要适时转变,尤其是在“全健康”理念下的外科医师培养模式转型和方向调整更要未雨绸缪,先行一步。重视外科历史人文教育,医院精神和科室文化的传承,具备包括公共卫生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素养,并完成由“科研型”向“转化型”和“研究型”外科医师的转型,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掌握学术交流的主导权,都将成为未来外科医师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Siewert Ⅰ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珲的手术径路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七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03例Siewert Ⅰ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分为2组:单纯经胸手术组(61例),胸腹联合手术组(42例).两组患者术中腹腔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例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患者预后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单纯经胸手术组和胸腹联合手术组患者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目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9,P<0.05);术中脾脏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肺部感染、切口处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94,0.22,1.41,0.17,P>0.05).全组患者随访率为94.2% (97/103),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为35.9%.单纯经胸手术组和胸腹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32.8%和4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3年生存率与手术方式、TNM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根治程度有关(x2 =21.07,26.04,22.42,6.26,32.20,20.8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及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12.01,8.75,10.03,P<0.05).结论 胸腹联合入路是Siewert Ⅰ型AEG患者更为合理的手术径路选择.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附8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8.
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目前已排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成为第四位常见肿瘤,其中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1].据WHO统计,至2005年,胃癌仍是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位肿瘤.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已成为临床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行LAPPG的24例早期胃体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病人均成功实施LAPPG,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95.1±30.5)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2.3±12.8)min,出血量(41.8±20.0)mL。术后排气时间(2.2±0.5)d,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 d。术后无病人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无病人出现严重餐后不适或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中位随访时间4(1~12)个月,无病人发生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 对于肿瘤位于胃中1/3的早期胃体癌病人,LAPPG安全可行,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因此,有关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食管和胃的切除范围、微创技术应用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争议。但手术仍然应该重视术前分期和分型的准确性,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将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