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 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75%),5例少许渗漏(25%)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 术后6天因右肾出血伴感染死亡1例, MS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DSA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可有效提高EVGE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初步分析经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38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给予栓塞治疗.如未见明确出血血管,则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部位行试验性栓塞术.栓塞材料选择明胶海绵颗粒和(或)钢圈.21例经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无再出血,17例术后再发出血.回顾性分析性别、高血压病史、病因、术前失血程度、出血部位和治疗方式等是否为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再发出血患者失血程度的变化.结果 术前失血程度和栓塞是否为试验性是动脉栓塞术后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病因、高血压病史、栓塞材料及出血部位对再发出血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 再发出血患者失血程度较术前减低(P<0.05).结论 术前失血程度及栓塞是否为试验性是影响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发消化道出血的两个原因,动脉栓塞术能减轻围手术期消化道再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43.
44.
了解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泥土残留药物灭螺和毒鱼情况,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的安全性。方法现场进行0g/m^2、4g/m^2、6g/m2、8g/m^2、10g/m^2浓度的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试验,灭螺后7d、15d、30d、90d、180d在每组沟渠中投放活螺和活鱼;同时将试验泥土取回浸泡,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进行观察,记录钉螺和鱼群的死亡情况,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药泥浸出液对鱼类的毒性逐渐变小,15d时对钉螺有40%~86%的杀灭作用,但对鱼类仅有10%的毒杀作用。90d后的浸出液已无灭螺和毒鱼作用。结论泥敷灭螺90d以后的泥土残留药物对鱼类较安全。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48岁。左肾自体肾移植于左髂窝处(简称移植肾)23年。因左移植肾区胀痛2个月,行左肾盂造瘘术后,造瘘管流出血性液体20d,于2003年2月13日入院。体检:左下腹(移植肾区)可扪及一约10cm×8cm大小圆形肿块,质中等,边界尚清,有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3.  相似文献   
46.
1.方法取河水中柳根须,清水洗净,稍晾,每剂50g,加水400ml,煎至100ml,温服, 每日1剂。 2.结果 11例中,治愈9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用药1剂5例;2~3剂4例;4剂以上2例。 3.小结水柳须味苦性寒,利水通淋,该药  相似文献   
47.
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 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8.
赵剑波 《科学养生》2016,(10):55-56
正近期以来,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领域是流言频繁出没的地方,我们不妨从小柿子说起。各地超市或市场都有不少称为"圣女果"的小柿子销售,有红色的、有黄色的,酸甜适口,惹人喜爱。可有人说这是以色列研制的转基因品种,有致癌风险,尤其是孕妇,吃了以后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这还了得,不少人大惊失色。真相如何呢?其实,"圣女果"根本就不是什么转基因品种。恰恰相反,这种小柿子还真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患者显性肝性脑病(OHE)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Viatorr支架TIPS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191例,女51例)临床资料。术后发生OHE 30例,未发生OHE 212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乙型肝炎病史及腹水、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血小板、钠离子、纤维蛋白原、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后1 d和5 d血氨、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出院后饮食控制等。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通过门诊或电话问卷方式评估肝性脑病(HE)。结果 术后OHE发生率为12.4%(30/242),其中7例因OHE死亡。发生OHE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未发生OHE组,术后平均PPG值低于未发生OH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饮食控制不佳的OHE患者发病次数增多。结论 应用Viatorr覆膜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TIPS术后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后低PPG,其预测价值高于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逐级扩张分流道和栓塞异常门体分流有助于降低OH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ti-MCV和anti-CCP水平,并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RF-IgM含量,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各实验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ntiMCV、anti-CCP和RF-IgM对R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1%、76.7%和82.7%,特异性分别为93.2%、95.1%和80.1%。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灵敏度降低到70.2%;但特异性增加到98.7%。如同时检测anti-MCV和anti-CCP,并以二者中任何一种指标为阳性标准,那么,对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7.6%。结论:anti-MCV和anti-CCP是诊断RA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较单一检测anti-MCV或anti-CCP具有更好的RA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