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较少见,国内报导不多。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男,53岁,小学教师,右利者。患者两个月前突感头晕,两下肢无力,约30分钟后恢复。数天后出现四肢无力,面、唇发紫。于1979年12月18日住院。过去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52.
后纵韧带是连结整个椎体后缘,构成椎管前壁而纵行走向的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发生骨化,逐渐增厚造成椎管狭窄,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颈椎的后纵韧带骨化简称为OPLL。 OPLL可引起颈椎椎管狭窄,严重时可引起脊髓器质性损害,从而导致四肢痉挛性瘫痪。人们对OPLL认识较晚。60年代日本学者Tsuklmoto首先报告。80年代北京医大三院在我国首先报告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报告。我院从1988年至今共收治59例OPLL,施“颈椎椎管扩大、骨性椎管成形术”,随访8~36个月,均收到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1性别及年龄 男39例,女20例;年龄50~60岁最多,占…  相似文献   
53.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常见。发生于肩胛骨的临床甚少.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20岁.病例号8702530。因左肩胛骨下角处肿痛6个月,于1987年4月28日入院。六个月前因局部摔伤开始肿痛,经按外伤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继之肿痛加重,活动受限,患侧肌肉萎缩。局部情况:在肩胛骨下角处可触及10cm~2大小  相似文献   
54.
国內成功地抢救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所致多次心跳、呼吸蚔?除重庆医学院报道2 1例3次心跳停止抢救成功外,未见有类似报道。为总结经验,现报告一例如下: 卓××,男,63岁,工人。1979年9月20日入院。9月15日两手发麻,伴针刺样疼痛,两下肢无力,行走似飘浮感。次日说话不清;第三天嘴偏歪,伸舌偏右;第四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行走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溶栓治疗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测定 18例溶栓患者不同时间的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 (PL T) ,观察其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TT溶栓前为 (12 .73± 2 .8) s,溶栓后为 (14.78± 3.4) s,1d后为 (14.72± 1.89) s;PT溶栓前为 (13.5 9± 2 .95 ) s,溶栓后为 (17.74± 3.4) s,1d后为 (16 .5 8± 1.9) s;APTT溶栓前为 (2 0 .2 2± 3.5 9) s,溶栓后为 (2 4.39± 5 .14) s,1d后为 (2 4.49± 4.0 8) s,经统计学检验 ,均有显著性差异。FIB无显著改变。PL T溶栓前为(2 73.8± 114.7)× 10 9/ L,溶栓后为 (2 13.4± 6 7.4)× 10 9/ L,1d后为 (2 0 3.9± 93.4)× 10 9/ L。溶栓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小剂量天普洛欣尿激酶 (UK)溶栓后 TT、PT、 APTT延长 ,PL T数量减少 ,但是病人无出血现象发生 ,此疗法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7.
POEMS综合征又名Crow-Fukase综合征,1956年日本Crow首先报告.我国1987年以来陆续有报告,且逐年增多,现将国内报告的92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 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 (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59.
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身血液回输疗法 (光量子治疗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且疗效肯定。但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对光量子治疗脑梗死前后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改变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60例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1]并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治疗组 30例,男 21例,女 9例,年龄 45~ 78(63.05± 9.20)岁。对照组 30例,男 23例,女 7例,年龄 42~ 74(61.05± 10.23)岁,两组年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人均接受我科常规治疗,治疗开始于起病后 6~ 35 d。…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0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  1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 ,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 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