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同种异体移植近期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衷鸿宾  侯树勋  徐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908-4909,F003
目的:观察犬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的近期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6犬、自体神经移植组6犬、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3犬。坐骨神经5.0cm长缺损,以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段内大量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靶肌肉运动终板的数量、形态及分布良好。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非常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犬的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掺锶冻干骨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在温和的理化条件下实现冻干骨中掺入锶元素,探讨锶元素的掺入特征。方法:按照标准的冻干骨加工程序制备冻干骨材料;按一定比例将冻干骨浸泡于10 mmol/L氯化锶溶液,于常温下震荡器中,间歇震荡反应240 h后反复清洗,冷冻干燥。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骨质内的掺锶比例。线扫描分析骨质内部锶元素的分布规律,用X线光电子能谱和X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化学键以及相组成特征。结果: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作掺锶冻干骨,锶掺入浓度达3.6%;在骨质内层锶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XRD和XPS检测结果表明锶元素除有效掺入骨质HA晶格之中,还可与碳酸根生成碳酸锶成分。结论:应用温和的离子交换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较高掺锶浓度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采用截骨复位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5例术中进行异体脱钙骨基质植骨(异体组),19例术中进行自体骨植骨(自体组)。统计术前术后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骨高度丢失率,术后6个月时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34例均获(10.23±5.29)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2±0.45)个月。异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75±0.15)个月,自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47±0.3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组与自体组的术后6个月掌倾角[(7.3±6.4)°,(7.1±3.8)°]、尺偏角[(22.1±5.7)°,(21.9±4.2)°]和桡骨高度[(12.0±3.3)mm,(12.7±1.6)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个阶段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桡骨高度丢失率和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可以代替自体骨进行植骨,避免了取骨手术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γ射线终末辐照灭菌对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效果及对肌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检测γ射线辐照(照射剂量25 kGy)灭活PRV、VSV、PPV、EMCV、HIV-1病毒的效果。取正常供体手部肌腱12根,直径4~5 mm,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新鲜不处理),进行病毒滴度检测,MTS力学试验机检测两组极限拉伸载荷。结果经过γ射线辐照可使污染在同种异体肌腱上的病毒滴度下降超过4 Log值,且盲传3代无病毒检出。辐照前后,同种异体肌腱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辐照灭菌(照射剂量25 kGy)是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引入其它化学试剂,且该工艺不会影响肌腱的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 方法:采用5~40 mmol/L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10 mmol/L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脱脂程序对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Lewis大鼠长骨干骺端作为移植骨块,随机分4组分别采用4种不同程序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各组骨块内总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取Fisher 344大鼠作为骨移植受体,根据移植骨块不同随机分为4组,行股骨下干骺端骨缺损填充术.于取材前14d和4 d对受体大鼠行双荧光标记;术后8周时取出标本,不脱钙切片后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对各组的骨矿化速率(MAR)同相应骨块总脂肪含量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清洗结合化学方法能较彻底去除骨块内脂肪成份.术后8周时取出标本不脱钙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双色平行荧光带.影像分析系统测定骨矿化速率示D组最大,同其他各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化速率同总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脱脂程序可提高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成骨能力.超声清洗结合化学方法可较彻底清除骨内的脂肪成分和有效提高其移植后的成骨能力,可作为一种异体骨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在国内更好地开展前外侧肌间隙入路髋关节微创置换术,研究国人相关解剖结构,探讨手术技术并观察临床效果. 方法 解剖3具(6髋)新鲜成年尸体标本,观察国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周围解剖结构.对16例患者实施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总结临床结果 和手术操作技术. 结果 尸体解剖见手术入路为长三角形间隙,其上内角处臀中肌前缘与阔筋膜张肌后缘有部分肌纤维连接,是臀上神经下支经臀中肌进入阔筋膜张肌的关键部位,手术切口上缘不应超出此范围.临床手术切口长7~10 cm(平均8.8 cm),术中出血250~550 ml(平均350 ml).术后3~5 d下床活动.7例术中发现臀中肌前缘肌纤维部分挫裂伤,予以修剪.随访18~39个月(平均27.7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多数假体位置良好,1例髋臼前倾角偏大,2例髋臼外展角偏大,但均无并发症和明显功能障碍.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为(39.1±6.7)分,术后6个月为(80.6±11.3)分,术后12个月为(88.7±9.6)分,术后24个月(11例)为(91.4±13.5)分.所有患者未发现臀中肌无力现象. 结论 前外侧肌间隙入路髋关节微创置换术具有解剖层次简单、手术创伤小、不剥离或损伤肌肉、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有实用价值并适合在体形较小的国人中推广.但术中需避免因大转子撞击敏髋臼锉修的前倾角偏大及切口远端软组织限制致髋臼外展角增加.注意准确定位皮肤切口,并使用微创技术专用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联合半月板移植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微创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膝关节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的患者,同期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微创手术.内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栓固定方法,外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桥固定方法.ACL重建术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股骨端内纽扣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钉固定的方法.全部手术过程在关节镜下完成.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记分和IKDC分级评价.关节稳定性检查包括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通过测量双膝活动度的差值评价.平均随访20.4个月(5-4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没有因移植物失败需ACL翻修或取出移植半月板者.患侧膝关节屈曲度较健侧减少9°±6°,伸直度较健侧减少3°±2°.术前患膝Lachman试验Ⅱ°阳性2例,Ⅲ°阳性6例,抽屉试验Ⅱ°阳性3例,Ⅲ°阳性5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阳性.术后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6例,Ⅰ°和Ⅱ°阳性各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6例,Ⅰ°阳性2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阴性.Lysholm记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分级正常和接近正常者所占比率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MRI示ACL移植物位置适当,移植半月板1例前角和1例后角有Ⅱ°损伤信号影,其余半月板外形良好,有内部信号不均匀现象.结论 对适当选择的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患者,联合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术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虽然其在全关节镜下的微创操作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此术式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三种钙磷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的效能和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应用三种测试方法即面扫描能谱测试、线扫描能谱测试以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试对同一种骨替代修复材料进行钙磷元素比例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的统计分析,比较其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ICP—OES的测试结果为1.67±0.04;面扫描能谱测试的结果为1.68±0.12;线扫描能谱测试的结果为1.15±0.40。线扫描与前两组均值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高,线扫描能谱测试适于在测试中进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的定性观察。  相似文献   
20.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采用5~40 mmol/L 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 10 mmol/L 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 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