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是一种新型喉罩通气道,下面就其发明设想、结构特点、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以供临床医师在应用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评价术后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70岁,ASA I~III级。两组患者拔管前均在B超引导下给予腹横肌平面注射,A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B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所有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TAPB,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出手术室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补救镇痛,维持术后48 h内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24 h、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时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及TAPB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24h(23±5 vs.57±9,P 0.05),48 h(35±4 vs.54±7,P 0.05) 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以及需用氟比洛芬酯的次数(0vs.5,P 0.05)均明显降低; A组患者术后4 h(2.2±0.4 vs.3.2±0.7,P 0.05)、6 h(2.6±0.7 vs.3.4±0.8,P 0.05)、24 h(3.0±0.6 vs.3.5±0.8,P 0.05)静息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A组患者术后4 h(2.6±0.5 vs.3.6±0.8,P0.05)、6 h(2.7±0.7 vs.3.6±0.8,P 0.05)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A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0.0%vs.76.6%,P 0.05);两组患者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时Ramsay评分、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哌卡因术后TAPB可减少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4.
正目前临床气道管理的问题保障气道通畅失败可造成致命性后果。1990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1975~1984年期间麻醉相关结案诉讼分析表明,与呼吸系统有关的不良结果是所有损伤事件中最大的一类,而且气道管理相关的患者死亡或永久性脑损伤发生率(85%)明显高于心血管管理相关的罹患率(30%)[1]。此后人们进行了几项重大努力,以减少气道管理的相关并发症。这些努力包括:(1)在全麻患者强制性常规应用脉搏氧饱和  相似文献   
75.
最近我们对1例神经毁损治疗失败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设计方法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用于间歇正压通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50例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态分级标准分为1~2级、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在常规麻醉诱导后,顺序插入PLMA和SLMA,将通气罩内压充气至60cmH2O(1cm H2O=0.098kPa),评价两种喉罩通气道充气前后的肺通气满意度和气道密封压,同时进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评分,确定通气罩的解剖位置。然后将潮气量设定为10ml/kg实施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间歇正压通气后连续5次呼吸的平均呼潮气量和平均吸气峰压。结果在通气罩未充气情况下,插入PLMA后有46例(92%)患者获得了良好和尚可的肺通气效果,而插入SLMA后仅有22例(44%)患者获得了良好和尚可的肺通气效果;PLMA的气道密封压显著高于SLMA(P<0.05)。将通气罩内压充气至60cmH2O,采用PLMA的5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肺通气效果,但采用SLMA时仅有28例获得良好的肺通气效果;PLMA所需的充气量和充气后获得的气道密封压均显著高于SLMA(P均<0.05)。采用PLMA时所有患者的气道密封压均高于或等于采用SLMA时;采用PLMA时除2例患者外,其他患者所需的充气量也均高于采用SLMA时。PLMA通气罩位置的FOB评分显著低于SLMA(P<0.05)。采用PLMA维持气道的29例患者和采用SLMA维持气道的21例患者的平均呼潮气量、吸气峰压及维持气道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与SLMA相比,PLMA可为正压通气提供更好的气道密封压,而且对声门和食管上端具有潜在的隔离作用,用于正压通气时PLMA比SLMA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年龄对成年患者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321例实施择期丙泊酚单镇静方案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青年(18~44岁)组116例、中年(45~59岁)组103例和老年(60~80岁)组102例,观察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气道梗阻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气道干预措施(托下颌、面罩通气)应用率、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麻黄碱应用率。 结果 丙泊酚用量青年组为(173.2±47.0)mg、中年组为(158.8±41.3)mg、老年组为(137.8±26.3)mg,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61,P<0.001),其中老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中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青年组(P<0.017);低氧血症发生率青年组为12.9%(15/116)、中年组为15.5%(16/103)、老年组为25.5%(26/1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其中老年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低血压发生率青年组为5.2%(6/116)、中年组为4.9%(5/103)、老年组为11.8%(12/102),心动过缓发生率青年组为1.7%(2/116)、中年组为2.9%(3/103)、老年组为7.8%(8/102),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青年组为11.2%(13/116)、中年组为10.7%(11/103)、老年组为20.6%(21/1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其他观察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实施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随着患者年龄增大丙泊酚用量逐渐减少,在低氧血症发生率增高的同时,伴有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多趋势,导致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抑制气腹时循环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浓度。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拟择期行腹腔镜结肠手术的患者25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5μg/ml,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0. 9 mg/kg,2 min后置入喉罩,于手术开始前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按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浓度,若前1例患者气腹后5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和(或)心率(HR)与气腹前相比升高 20%,则当前患者应用高一级浓度;若前1例患者气腹后5min内MAP和(或) HR与气腹前相比升高20%,则当前患者应用低一级浓度,相邻效应室靶浓度比为1. 2︰1。用序贯法计算能够抑制50%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气腹后血流动力学波动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用序贯法计算得到的瑞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气腹血流动力学反应的EC50为2. 67 ng/ml,其95%CI为2. 61~2. 72 ng/ml。结论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 67 ng/ml可以抑制50%老年患者腹腔镜气腹所引起的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miR-30c-2-3p调控X-box结合蛋白-1(X box-binding protein-1,XBP1)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miR-30c-2-3p处理组。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缺氧/复氧组和miR-30c-2-3p处理组心肌细胞进行缺氧3h/复氧6h处理;miR-30c-2-3p处理组心肌细胞于缺氧前48h采用miR-30c-2-3p抑制剂转染慢病毒,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感染慢病毒包装的无义寡核苷酸序列。复氧6h后,采用比色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心肌细胞比率及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0c-2-3p和XB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XBP1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验证miR-30c-2-3p和XBP1的靶向关系。结果缺氧/复氧组和miR-30c-2-3p处理组心肌细胞LDH漏出率[(28.8±4.9)%、(22.2±3.0)%]、细胞凋亡率[(28.5±3.9)%、(19.2±2.6)%]、miR-30c-2-3p(2.87±0.57、1.57±0.21)、XBP1mRNA(1.68±0.68、3.96±0.69)和XBP1蛋白(1.96±0.40、2.73±0.6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4.6±1.1)%、(6.5±1.2)%、1、1、1],正常心肌细胞比率[(63.8±4.2)%、(71.6±4.0)%]低于对照组[(91.4±2.4)%](P0.05);miR-30c-2-3p处理组心肌细胞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及miR-30c-2-3p表达低于缺氧/复氧组,正常心肌细胞比率、XBP1mRNA和XBP1蛋白表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结果证实,XBP1为miR-30c-2-3p的靶基因。结论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miR-30c-2-3p、XBP1及XBP1蛋白呈高表达,抑制miR-30c-2-3p可通过上调XBP1表达来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v,IRI)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组(PNU组),每组10只.实验中记录缺血期和再灌注初期心律失常,测定冉灌注30 min和180 min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迁移率组蛋白1(high mobilitv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和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TnI)血清浓度,实验结束取心脏,采用伊文思蓝和1%TTC双重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R组,IPC组和PNU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值分别为(78.4±16.1)%、(35.3±9.4)%和(60.4±7.0)%,且3组的TnI血清浓度分别为(1.02±0.12)μg/L,(0.25±0.03)μg/L和(0.17±0.04)μg/L与IR组相比,IPC组和PNU组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显著减小、TnI血清浓度显著降低,IPC组灌注30min时TNF-α、IL-6血清浓度以及再灌注180 min时TNF-α和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NU组再灌注30 min和180 min时TNF-α、IL-6和再灌注180 min时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与IPC组相比,PNU组IS%显著增大,但血清TnI浓度显著降低,冉灌注30 min时TNF-α血清浓度以及再灌注180 min时TNF-α、IL-6和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但再灌注30 min时IL-6血清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获得心肌保护效应、但其心肌保护效应较缺血预处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