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肺炎链球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GPI卡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结果126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占16.7%,青霉素中度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ISP)占23.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0%、67.5%和65.9%。结论我院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不敏感性以PISP为主。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本院2004~2005年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变迁以及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K-B)法对677株来自神经外科ICU患者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 2004年版标准进行判断,并按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两年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念珠菌,接下来是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等(2004年)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2005年)等.2005年不动杆菌属、其他肠杆菌的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阳性率的上升也不容忽视.各种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耐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神经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感染;神经外科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同时也是耐药菌株发源地,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应进行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神经外科ICU内的二重感染和耐药菌的增加.  相似文献   
33.
刘艳清  汪洪武  蔡璇 《中成药》2014,(5):1091-1094
目的研究乌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与超声波萃取分别提取乌墨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水蒸汽蒸馏法和超声波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4和37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有量,各占总峰面积的97.31%和98.19%。2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杜松烯、α-古芸烯、丁香烯、α-蛇麻烯、β-芹子烯、异长叶烯-5-酮、韦得醇、1,4a-二甲基-7-异丙烯基-4,4a,5,6,7,8-六氢-萘-2-酮。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乌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的总检出率为7.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50.0%,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97.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从7.7%上升到93.7%,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总检出率为3.9%,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6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从33.3%上升到48.9%,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从6.7%上升到17.2%;未发现对头孢噻肟、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7.8%,BLNAR菌株的检出率为6.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现象普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D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VITEK鉴定系统进行血培养及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应用WHONET5.4分析结果.结果 3 048株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19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00株(51.3%),革兰阳性菌86株(44.1%),真菌9株(4.6%).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最高,对其他多种抗菌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3.6%和82.9%.结论 该院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及时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可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剂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纳入2011-01/2016-12我院高度近视MHRD患者26例26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术后定期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并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裂孔解剖情况。以发病年龄、裂孔Gass分期、发病天数、裂孔闭合形态(W、V、U型)、初始视力5项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BCVA的因素。

结果:高度近视MHRD术后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闭合率为58%。依据OCT图像,将高度近视MHRD术后OCT闭合形态分为3类:U型(3眼),相对正常的中心凹形状; V型(4眼),黄斑中心凹较陡; W型(8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缺损,但裂孔缘未翘起,无囊腔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预后视力提高与裂孔闭合OCT形态和初始视力相关(P<0.05),术后U型裂孔闭合视力提高是W型的6.9倍。

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有效方式。高度近视MHRD术后视力提高与黄斑裂孔愈合的OCT形态和初始视力相关。  相似文献   

39.
江西农村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的随机性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彦陈  蔡璇  陈和利 《江西医药》2005,40(5):294-296
目的 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估近两年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得失。方法 对江西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行随机性调查评估。结果 “两网”建设基本达到预定目标,但也暴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结论 今后应继续加强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巩固“两网”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6-2020年在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维西县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每个县(市)抽取3个乡(镇),每年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对3 <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作出诊断。同时对6<岁被调查者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采用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繁育并宰杀的牛、羊和猪,取内脏,检查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 3个县(市)共报告病例54例,男性和女性棘球蚴病分别占40.77%(22/54)和59.26%(32/54)。患者中30~39岁和60~69岁组病例数占24.07%(13/54),70~79岁组占18.52%(10/54)。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20,P<0.05)。按民族统计,以藏族病例居多,占81.48%(44/54);按职业统计,以农牧民病例居多,占96.30%(52/54)。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