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脊柱融合术后继发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所做的84例脊柱融合术及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出现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结果84例随访18~78个月,平均(48±7.5)个月。30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35.7%),26例有影像学改变,其中再手术18例,再手术病例根据Stauffer-Coventry疗效评定:优3例(16.7%),良7例(38.9%),可4例(22.2%),差4例(22.2%)。结论脊柱融合术后会增加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采用恰当的治疗策略可预防和减少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一种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以及心脑血管重建技术的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调动内源性的[A2]保护机制减轻损伤,成为目前一种新的途径之一[A3].现就HSP70分别在脑、心、肝、肾、肺及小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心室晚电位(VLP)这一无创新技术开展以来,为发现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和预测指标。作者对冠心病与急性心肌炎患者VLP阳性率进行比较,旨在探讨VLP的临床价值。1 对象与方法  患者102例,冠心病和急性心肌炎各51例。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7例,年龄38岁~74岁,平均50.1岁。ECG,Holter均纪录到室性早搏,42例有室早成对,12例有短阵室速。4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有病变者(狭窄大于50%)43例,单支病变者18例,双支病变者17例,三支病变者8例。并发室壁瘤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AVNERP)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6例AVNRT行RFCA后 7例复发者两次心电生理检查结果。其中男 2例 ,女 5例。年龄 2 4~ 5 5岁。术后复发时间 3月~ 1年不等。结果 ①心电生理检查证实 7例均为AVNRT术后复发者 ;②第一次RFCA后 ,AVNERP与慢径ERP的绝对平均差值为 35 .71ms,第二次RFCA后 ,差值为 111.4 3ms,两者相比 ,有明显的差异 ;③ 7例复发者 ,经第二次RFCA后 ,至今无 1例复发( >1年 )。结论 AVNRTRFCA术后 ,AVNERP明显延长 ,应作为RFCA成功的标准之一 ,且对术后是否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广泛用于临床既能有效降低血压,又能减少尿白蛋白(Alb)保护肾功能。现比较国产与进口马来酸依那普利(商品名:依苏、悦宁定)两种剂型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再适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营养治疗(口服甲钴胺及维生素B1),治疗组33例合用恩再适注射液,疗程14天;对照组33例给予口服消炎痛(吲哚美辛)片,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3%,对照组为42.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再适较以往的口服消炎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心内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电复律后房室结功能,探讨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 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均在电复律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测定房室结功能。结果 除1例为一度房室阻滞外,其余19例房室结功能均正常。结论 房颤伴长RR间期不应作为临床诊断二度房室阻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及氨氯地平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及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并与非老年组比较。方法:将15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5-10mg/d,4周,于用药前后分别测患者血压,24h动肪血压及血液生化学等检查,结果:治疗前,老年组24小时,白昼,夜间24h3个时间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舒张期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治疗后上述各值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以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差较大,血压负荷值大,血压昼节律消失多为其特征;氨氯地平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上述异常,其效果明显优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9.
本院最近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例,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61岁(例1)、58岁(例2)、50岁(例3)。例1为混合型心绞痛。例2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每日发作4~7次,持续5~15分钟,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口服硝酸类制剂效果不佳。例3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后2月发生心绞痛。以上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别示前降支6~7段狭窄90%,前降支6段狭窄90%,右冠状动脉2段狭窄90%(AHA分类)。二、设备及器材使用日本岛津1250mAC臂心血管造影机,Good 1000型心排血最计算机以及日本产三导联心  相似文献   
20.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