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目的 术前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I)行面神经成像,结合术中面神经与听神经瘤的位置关系,探讨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5例,术前行面神经DTI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面神经的位置,术前、术后2周内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4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术中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解剖标识确定面神经位置与DTI相吻合者39例(92.9%),其面神经均位于肿瘤腹侧,其中,17例(43.6%)位于肿瘤中部1/3,9例(23.1%)位于肿瘤下部1/3,8例(20.5%)位于肿瘤上部1/3,3例(7.7%)位于肿瘤下极,2例(5.1%)位于肿瘤上极。41例(91.1%)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4.4%)术中未发现面神经,2例(4.4%)术中面神经位置与术前DTI成像面神经位置不相符导致操作过程中神经损伤。术后2周内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Ⅱ级25例(55.6%),Ⅲ~Ⅳ级15例(33.3%),Ⅴ~Ⅵ级5例(11.1%)。42例(93.3%)肿瘤全切除,1例(2.2%)内听道部分肿瘤残余,2例(4.4%)脑干及与面神经粘连少量残留,2例(4.4%)因小脑肿胀术后去除骨瓣,1例(2.2%)术后术区出血死亡,1例(2.2%)脑干部分梗死致一侧肢体偏瘫,康复治疗3个月后可自主生活。结论 术前面神经DTI可以预测面神经的位置,听神经瘤中脑池段面神经位置多变,掌握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血钠24h尿钠测定在颅脑损伤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454例中发现血钠失衡232例,血钠为血清钠测定值,24h尿钠测定方法是采集24h尿液混匀后尿钠浓度×24h尿量=24h尿钠总量,再根据24h尿钠测定补液治疗为观察组,按常规及经验治疗为对照组,对2组病例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其当日血钠与前一日血钠差值均数,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纠正所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血钠,24h尿钠测定的结果分析,对颅脑损伤病人合并血钠失衡的病因判定和治疗,特别是特殊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病例的诊治,较常规补液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颅内占位继发性癫(痫)病例大脑病灶周边脑皮质(痫)性放电范围,指导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提高手术疗效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头颅影像学、头皮脑电图(EEG)、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资料进行分析,指导切除病灶后对周边脑组织进行后续处理及处理的范围,术后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短暂性肢体功能障碍7例,一过性失语3例,无永久性功能障碍病例.占位病灶周边脑皮质放电范围:9例≤1 cm,22例>1≤3 cm,5例>3 cm.癫(痫)发作预后:对本组所有病例行跟踪随访,Engel分级Ⅰ级2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对于颅内占位继发癫(痫)病例,术中ECoG监测非常必要,占位周边存在(痢)性放电脑皮质,放电的范围大多为占位病灶外周1~3 cm,其范围大小与占位病灶的病理类型、周围脑水肿程度、血流改变及局部物质代谢改变有关,手术暴露范围需相应扩大,以便术中EEG监测及对皮质的处理,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64.
正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肿瘤全切者可达根治。但是手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造成视野不清,盲目地切瘤和止血容易造成脊髓严重损伤。神经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最安全切除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的辅助工具,包括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术前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65.
1 病历摘要(图1~2) 女,18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呕吐2周于2010年6月入院.头部MRI示:右颞底部及鞍旁大块不规则异常信号,T2呈“爆米花”样改变,病灶向颅外生长,累及右侧咽旁间隙,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4 cm×4.5 cm×4 cm,病灶周围脑实质大范围水肿.术前诊断考虑为:右侧颅中窝底颅内外沟通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予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中所见:肿瘤主体位于颅中窝底,向颞下窝、鞍旁生长,颞窝骨质受破坏,与肿瘤组织相互夹杂,肿瘤血供极丰富,大量未成熟血管呈血窦样组织,部分肿瘤位于硬脑膜夹层,少部分突破硬脑膜向脑内浸润.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在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显像技术治疗的29例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术中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及黄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边界并切除.对比神经导航与荧光素钠显像在判定肿瘤边界的一致性.术后72 h内复查颅脑M ...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在联合搭桥术中从血流动力学角度选择不同受体血管进行烟雾病(MM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接受联合搭桥手术治疗的MM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选择搭桥术中荧光造影术野显影最快的血管为受体血管,B组选择术野显影最慢的血...  相似文献   
68.
<正>1病例资料22岁男性,因左下肢麻木、疼痛2个月余伴加重、无力10d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麻木、疼痛不适,表现为左臀部、左下肢外侧及足底麻木疼痛感,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下肢活动不利,大小便功能正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跛行入病房,自主体位;左臀部肌肉萎缩,左下肢外侧浅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腰椎MRI显示腰4~5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长条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及高信号,内见多个小斑片状囊变区,肿块界边尚清,大小约1.7 cm×1.1 cm×3.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