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优势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及后外侧入路(PA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同时行X线检查,对髋关节的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DAA组手术切口短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PA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DAA组(82.4±1.7)分明显高于PA组(8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DA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假体稳定。结论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尤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脊柱外科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的进步。通过手术 ,可以使滑脱腰椎恢复到原来正常的位置 ,再行后路植骨融合 ,使腰椎永久稳定 ,解除腰腿痛症状。但是 ,临床治疗并非都满意 ,事实上患者抱怨手术疗效不佳的时有发生。本文通过总结本院自1992年来60例腰椎滑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16例疗效欠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失败的教训。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6例 ,男7例 ,女9例。年龄23~67岁 ,平均53、6岁。病程3个月~22年 ,平均6年3月。分类 :退行性5例 ,峡部裂1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74例,男33例,女41例,平均年龄(75.07±7.89)岁。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Sanders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5例)和功能不良组(19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骨密度、术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术中复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尖顶距及是否康复师康复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复位情况、康复师康复,尖顶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P=0.006,OR=0.077),康复师康复(P=0.006,OR=0.070),麻醉ASA分级(P0.001,OR=0.049),营养状态(P=0.046,OR=0.188)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密度、康复师康复、麻醉ASA分级和营养状态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通过整合骨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学科,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脚可以抬起来了,我的手指有知觉了!"68岁的方大妈兴奋地说。在此之前,方大妈因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差点瘫痪在床。常年患颈椎病而不自知为救孙女病情加重险瘫痪方大妈为什么会差点瘫痪在床呢?故事还得从一天上午说起,家住安吉县的方大妈和往常一样去河边洗衣服。"那天,我带着孙女去洗,一不小心有件衬衫飘进河里去了,孙女立马跳进水里去捡,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离我有点远了,我赶紧跑到岸边去拉她,想把她拉上来。"方大妈回忆说,"可是我一低头,突然感觉四肢无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脊髓损伤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脊髓损伤中应用价值茹选良,赵大正,葛焕祥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检查[1],它能清晰地显示整个脊髓的轮廓、脊髓损伤的程度。本文对我院1992年以来收治的32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了MRI检查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14例腰突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本病的临床特征为术后腰腿痛消失4~27天,又突然出现剧烈腰痛,伴有腹痛,下肢放射痛,不规则低热。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血沉升高。早期X线平片和CT检查无多大价值。MRI可以清晰显示炎症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组织活检有助于确诊,但阳性率低。本病一旦被诊断,应严格卧床制动,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治疗。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 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70±15)min,出血量(100±10) 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