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对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oly-lactic-co-glycolicacidTri-calciumphosphate,PLGA/TCP)和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LG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新西兰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分别接种于快速成形的三维支架材料PLGA和PLGA/TCP,单纯接种细胞作为对照组,于接种后不同时间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黏附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在PLGA/TCP和PLGA支架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连接成片,分泌细胞外基质,对照组与实验组、各实验组之间生长曲线相近,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LGA/TCP和PLGA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长增殖等均无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而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2.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胫骨远端,脊柱骨巨细胞瘤发病率低,约占全身骨巨细胞瘤的2%~15%~([1~6])。针对妊娠期合并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其临床治疗、转归及预后等方面均未形成共识。我院收治3例妊娠期胸椎骨巨细胞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探索骨巨细胞瘤发生、复发与妊娠之间关系,总结妊娠期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方案,为今后类似病例  相似文献   
53.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1〕。人体骨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再建活性,即激活频率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1个骨再建周期内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雌激素(E)、IL-1、IL-6等可影响骨代谢的上述环节。这些激素与细胞因子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影响骨代谢,其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axis)与骨代谢的关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2〕。1 GH、IFG及GH-IGF轴在体内GH调节肌肉、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个性化定制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例肩胛骨肿瘤切除重建患者,其中我院4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例,男2例,女3例;左侧3例,右侧2例;年龄16~64岁,平均3...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在构建包含肌肉韧带的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析钉棒假体生物力学性能,并结合临床应用评价钉棒假体半骨盆Ⅰ+Ⅱ+Ⅲ区重建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20年12月21例行半骨盆恶性肿瘤(Ⅰ+Ⅱ+Ⅲ区)切除、钉棒假体重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4岁,平均39.2岁。肿瘤类型:软骨肉瘤9例,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3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2例;根据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分期:ⅡB期19例,Ⅲ期2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HHS)和MSTS评分分别为(54.4±3.1)、(14.1±2.0)分。术中15例病灶行广泛性切除,5例边缘性切除,1例病灶内切除。取1例患者术后CT图像,采用Mimics23Suite和3-matic软件建立患者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同时采用镜像操作获取正常骨盆三维实体模型。继而将两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2020R1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于肌肉构建前后分析双脚站立位的生物力学性能。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HS评分和MSTS评分行术后功能评估,同时影像学复查局部复发及转...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能指导诊断、治疗、预测预后的临床分型、分期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9年期间21例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据此对足踝部腱鞘巨细胞瘤进行临床分型、分期。结果 21例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平均年龄为38.0岁,肿瘤好发于右足(71.4%)以及滑膜关节周围(81.0%),半数以上患者以无痛性肿物为主要症状(61.9%),X线检查对关节受肿瘤侵犯的检出率低(66.7%),但MRI非常敏感(100%),病理检查提示大部分肿瘤细胞增生活跃(52.4%)。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将其分为两型:A型位于足踝部腱鞘周围;B型位于足踝部大关节周围。其中B型又划分为Ⅰ期:局限于包膜内;Ⅱ期:突破包膜局部浸润;Ⅲ期:弥漫侵袭并进入关节腔。21例病例中A型4例,B型17例(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2例)。对A型和B型Ⅰ期患者行边缘切除,B型Ⅱ期给予灶内切除和术后放疗,Ⅲ期在扩大切除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对所有病例经过平均119.6个月的随访,仅1例B型Ⅲ期患者于术后9月复发并恶性变,其余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踝部的腱鞘巨细胞瘤包含生物学行为特点不同的两种亚型,根据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 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 0 处完全横断脊髓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 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髁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 (ALP)、尿钙、尿钙 /肌酐 (Ca/Cr)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 1周时可见显著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3周时可见凋亡的骨细胞 ,而成骨细胞多处于正常状态。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 /肌酐酶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 ;血ALP在伤后 1周时显著下降 ,3周时恢复正常。结论 SCI后早期成骨代谢受抑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骨细胞凋亡可能在破骨 -成骨脱偶联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基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基质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骨密度正常者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标本 ,行扫描电镜观察 ,同时以IL 6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扫描电镜显示小梁数量减少、变细 ,小梁间距离增宽 ,小梁表面粗糙 ,胶原纤维肿胀、排列杂乱 ;免疫组化示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IL 6染色阳性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除骨矿因素外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肿胀、排列杂乱亦可能会导致骨力学强度下降 ,这也许与局部IL 6的水平表达较高 ,促进Ⅰ型原胶原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24周内,最大抗拉负荷的不同变化,探讨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转归。方法 采用成年家犬12只,麻醉下无菌手术将其伸趾肌腱取材后,经髌内侧入路,将原ACL切除后,一侧膝关节移植自体肌腱,另一侧移植异体肌腱重建ACL。分别于术后6、12、24周取材股骨.ACL-胫骨作为测试件,进行最大抗拉负荷检测,同时与正常犬股骨-ACL-胫骨及移植即刻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论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移植后24周时,最大抗拉负荷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自体=54.576,F异体=29.651,P〈0.01)。自体肌腱达到正常犬ACL的53%,其中83%来源于愈合作用;而异体肌腱达到正常犬ACL的25%,其中62%来源于愈合作用,但二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ACL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腱移植重建ACL24周时,由于愈合作用使其最大抗拉负荷显著增加,但仍显著低于正常ACL;异体肌腱最大抗拉负荷明显低于自体肌腱。  相似文献   
60.
近年发现,IL-1β转化酶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ICE不仅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而且在治疗人动脉粥样硬化,白血病及肾损伤中展现出应用前景,下面就ICE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