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6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809篇
耳鼻咽喉   184篇
儿科学   245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900篇
口腔科学   191篇
临床医学   3549篇
内科学   1545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神经病学   589篇
特种医学   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989篇
综合类   5993篇
预防医学   2303篇
眼科学   324篇
药学   2571篇
  44篇
中国医学   2357篇
肿瘤学   630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092篇
  2012年   1279篇
  2011年   1270篇
  2010年   1165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1129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1095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979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P2X3受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对照组(n=10)。按照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STZ注射前和注射后第7、14、28天分别测定大鼠血糖、体重以及机械性痛阈的变化。造模组又均分为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三个亚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4周利用von Frey hairs法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Real-time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糖尿病大鼠毛色暗淡,尾静脉采血点愈合缓慢,每日饮水,饮食,尿量显著增加,表现符合糖尿病大鼠的临床特征。各模型组血糖浓度均〉16.7 mmol/L,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同期大鼠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机械痛阈在造模1周后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至4周(P〈0.01);在造模1周后脊髓DRG内P2X3受体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上调(P〈0.01)。大鼠P2X3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与机械痛阈的下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DRG P2X3受体表达即出现上调,并与疼痛相关,说明P2X3受体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疼痛的发生及痛敏的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16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周期均为10周。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和身心健康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能缓解抑郁症状,改善预后及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其可作为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目标质量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9月的10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同期的95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十大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对患者实施护理,对照组在常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与达格列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即疗效、血糖指标、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血糖指标,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指标,降低尿蛋白,疗效比单一使用利拉鲁肽治疗更理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微信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运动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7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微信运动管理,进行步行运动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每日平均运动步数、血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每日平均运动步数为(9095.30±990.82)步,对照组平均每日平均运动步数为(6006.30±914.24)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运动管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行运动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BNP、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和依赖的ITP患者的疗效及其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79例IT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19例,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有6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4,d 7、14、21、28静脉滴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100 mg,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与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反应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Tregs比例,BAFF、IL-2和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79例ITP患者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3/79)、69.6%(55/79)、63.3%(50/79)和60.8%(48/79),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n=19)和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n=60)的ITP患者1、3、6和12个目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n=9)vs 90.0%(n=54);36.8%(n=7)vs 80.0%(n=48);21.1%(n=4)vs 76.7%(n=46);21.1%(n=4)vs 73.3%(n=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两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2组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70±0.43)%vs (3.47±0.72)%;(1.66±0.33)%vs (4.29±0.91)%;(1.71±0.37)%vs (4.44±0.97)%;(3.36±0.54)%vs (4.29±1.04)%。研究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依赖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血浆中BAFF,IL-2和sCD40L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糖皮质激素无效患者的BAFF、IL-2和sCD40L水平虽然也有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更有效,对Treg细胞、BAFF,IL-2和sCD40L调节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胰腺癌转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74例胰腺癌组织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4例CP组织、6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分析VEGF表达与胰腺癌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VEGF表达率为71.6%(53/74),其他组织为12.5%(2/16),差异显著(P<0.05).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明显相关(P<0.05或P<0.01).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显示,VEGF表达、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肿瘤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或P<0.01).多变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有直接相关性,而VEGF表达不是直接相关因素.结论 VEGF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转移与预后的指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癌性胸水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0例癌性胸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意见,以提高诊断水平.一般资料30例癌性胸膜炎均经组织及/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岁2例,21~30岁4例,31~40岁10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6例,表明半数年龄在40岁以内.误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