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83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06篇
  3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324例,收集所选患者的FRAX中相关骨折危险因素,在FRAX中录入相关指标后计算3组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PHF)及主要部位骨折概率(PMOF);根据民族将其分为汉、回、藏3组,比较三民族PMOF及PHF的差异;根据代入与不代入股骨颈骨密度T值分为FRAX(BMD-T)组和FRAX组,比较代入和不代入BMD-T时各民族PMOF及PHF的差异;以股骨颈骨密度T值≤-2.5为干预治疗金标准,运用ROC曲线确定本地区最佳干预阈值。结果①三民族代入和不代入BMD-T时PMOF和P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民族PHF在男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差异(P>0.05);而三民族PMOF在男性、女性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RAX预测未来10年PMO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P<0.001),cutoff值为3.80%,P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P<0.001),cutoff值为2.00%。结论①FRAX中代入BMD-T能更准确评估本地区T2DM患者骨折风险并指导治疗,当PMOF≥3.8%或PHF≥高于2.0%时即需要干预治疗。②三民族男性患者中汉族PHF最高,回族、藏族无差异,PMOF三民族间无差异;女性患者中PHF、PMOF三民族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92.
分米波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分米波在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给家兔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7.5mg/kg体重,每周1次,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应用分米波治疗一侧,另一侧作自身对照,以组织病理切片、印度墨汁法灌注及冰冻脂肪染色为观察指标。结果:分米波治疗侧股骨头血管扩张明显高于未治疗侧,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液减少。治疗侧股骨头脂肪细胞体积较对照侧小且坏死出现早,从而有效地降低股骨头骨内压。结论:分米波可减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93.
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翔  米立新  王彦香  陈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14-3215,F003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的临床疗效,并验证其在家庭中应用的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实验组应用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行家庭牵引治疗30例,与医院中的牵引治疗30例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0%;在医院中做牵引治疗30例,结果显示临床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r=3.1579,P&;gt;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33.3%和66.7%,两组的显效率比较,r=6.6667,P&;lt;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可采用仰卧位牵引,悬挂在椅子上使用,牵引角度和重量可灵活调节,磁疗和远红外线效果伍用,方便颈椎病患者的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94.
我院 1994- 0 1~ 2 0 0 1- 0 6甲状腺癌术前误诊 14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2 3~ 5 1岁 ,术前皆诊断为腺瘤。其中 3例 (2 1.43% )术中行肿物快速细胞学印片发现恶性细胞 ,行甲状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检 :乳头状腺癌 2例 ,滤泡状腺癌 1例。余 11例 (78.5 7% )行单纯切除术 4例 (36 .36 % ) ,患侧腺叶大部切除术 7例 (6 4.6 4% ) ,术后病理诊断 ;分化癌与腺癌并存 3例 ,乳头状腺癌 5例 ,滤泡状腺癌 3例。其中 8例在首次手术后 5~ 2 0 d行 2次手术 ,术后病检 5例有残癌 ,残癌率6 2 .5 % ,肿瘤浸及被膜者 4例 ,未浸…  相似文献   
95.
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超短波可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局部组织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消炎、消水肿的目的。实验研究表明,钳夹家兔左侧坐骨神经后,超短波治疗,电极对置于伤口处,微热量,70-80mA,12min/次,1次/d,20次1疗程,共2疗程。术后6、8、10周治疗组纤颤电位,正相电位减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术后12周,治疗组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也比对照组快。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脊髓卒中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卒中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脊髓卒中病例包括脊髓出血5例和脊髓梗死4例,临床均为卒中样起病。急性脊髓出血MRI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伴有严重的水肿信号;脊髓梗死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DWI高信号,横轴位显示病变位于脊髓前2/3区域。结论脊髓出血和脊髓梗死均为卒中样起病,临床上常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诊断脊髓卒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硝普钠与西地兰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左心衰竭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与西地兰组各28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硝普钠及西地兰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情况均得到良好控制,硝普钠组控制情况优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种药物对急性左心衰竭治疗均具良好效果(有效率﹥90%);硝普钠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短,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过快、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与西地兰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有明显效果,安全性较高;硝普钠对比西地兰在治疗效果、起效时间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Ⅱ~Ⅲ级老年拟行ERCP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地佐辛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前5min):芬太尼组患者静脉给予芬太尼0.1mg、丙泊酚1.5mg/kg。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mg、丙泊酚1.5mg/kg,待患者入睡后进行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min(T0)、诱导后1min(T1)、内镜置入(T2)、手术操作开始后5min(T3)、手术结束(T4)及患者苏醒(T5)各时点的心率(U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从停药到患者睁眼的苏醒时间,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芬太尼组T1时点HR、RR、MAP较T0时及地佐辛组T1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7.9±3.6)min,明显长于地佐辛组的(4.3±2.9)min(P〈0.05)。芬太尼组出现轻微呼吸抑制(SpO2〈0.90)5例,呛咳4例,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ERCP,具有麻醉起效迅速、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影响较小、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合并弓形虫感染的认识和弓形虫形态学识别能力,避免误诊。方法文献复习艾滋病合并弓形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弓形体病与黑热病的鉴别要点,以病原体图像比较利杜体、弓形虫形态特点。结果病例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弓形体病。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将骨髓中弓形虫速殖子误判为利杜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员2名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998例患者,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506例(热灌注组),腹腔常温灌注化疗492例(常温灌注组)。Meta分析显示,热灌注组的1年生存率、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灌注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温灌注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灌注组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其长期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