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徐娟娟  李润华  程斌 《中国肿瘤》2020,29(12):957-961
摘 要: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发病率逐年上升,占新发甲状腺癌的近半数。其中绝大部分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相对惰性,预后较好,治疗方案不断精准化,对低危PTMC可选择手术或积极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目前TMC的预后风险评估尚待完善,本文总结了其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风险危险因素包括年轻、男性、微小髓样癌、肿瘤直径≥7mm、多灶性、腺外侵犯。复发风险危险因素包括BRAF突变、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远处转移风险危险因素包括微小滤泡癌、微小髓样癌。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低危PTMC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疗效已得到认可,并可减少对脏器的损伤,减小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望成为手术和AS的替代疗法,尤其是不耐受或拒绝手术、顾虑过重或要求微创介入治疗,经术前充分专业评估,临床分期cT1a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相似文献   
72.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药类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的确立、立足岗位的教学内容的整合、强调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优化、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方式的完善等方面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进行初步探索,以突显该课程的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73.
74.
HIV感染的胃肠道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rna.  I 程斌 《德国医学》1998,15(3):155-157
  相似文献   
75.
76.
77.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8年开始 ,笔者应用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配合脊柱经椎弓根固定技术 ,对适合于后路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减压内固定及后路融合治疗 ,近期效果满意[1,2 ]。为了观察评价钛网椎管成形及对后路融合的远期效果 ,笔者对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期间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 1999年6月 ,我科共应用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43例 ,3 2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率 74.4%。随访时间 3 6~48个月 ,平均 44个月。 3 2例患者中 ,男2 4例 ,女 8例 ;年龄 2 5~ 54岁 ,平均 3 3 .…  相似文献   
78.
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单管型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临床评分,并检查其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INCSEP),按临床表现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分组,探讨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 7例无临床症状患者随访前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无变化;11例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无论是否手术,随访前后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亦无变化;5例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明显改善,术中均发现间隔或纤维带等异常结构。结论 对单管型脊髓纵裂应按是否存在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分类并治疗,对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无症状或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不宜手术,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20例脊髓纵裂患者的CT图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其CT图像和手术所见基本相符。据CT和手术所见,将脊髓纵裂间隔分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和混合性。本文就CT平扫图像对脊髓纵裂的诊断、CT平扫图像和手术中所见在研究神经缺陷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各类型间隔的CT表现和术中所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0.
西安市25725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对阳性患者进行有效防治,为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弯监控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于2002—04/2004—05调查西安市城乡37所中、小学校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男13875名,女ll850名。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第一检体检,阳性者进入第二检。第二检云纹摄像,若有1个或1个以上的云纹间距差(脊柱双侧有5mm以上的高度差)为阳性,进入第三检。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176;者为脊柱侧弯。分析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结果: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中,第一检结果阳性l389名,男702名,女687名。第一检阳性者中1356名进行第二检,第二检阳性607名,男295名,女312名。第二检阳性者中573名进行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176;者343名,患病率为1.33%(343/25725)。①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2岁之前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2岁以后各年龄组与12岁以前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②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性别分布:7~15岁脊柱侧弯患病男164名,患病率为1.18%,女179名,患病率为1.5l%,男女比例0.78:1。 结论:通过对脊柱侧弯的普查,建立筛选阳性者档案,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