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病人放疗后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原因.方法:48例鼻咽癌病人在放疗前、放疗中(鼻咽部DT40~48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BAEP改变原因.结果:鼻咽癌放疗后12个月内BAEP总异常率为64.6%(31/48),放疗中(鼻咽部DT40~48Gy)、放疗结束以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异常率分别为16.7%(8/48),29.8%(14/47),25.0%(12/48),52.2%(24/46),52.3%(23/44).年龄≤35岁,36~50岁,>50岁分别为25%(1/4),56.0%(14/25),84.2%(16/19),差异有显著性(P=0.03).两耳前野组异常率为53.1%(17/32),面颈联合野组者87.5%(14/16),后者明显比前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2).脑干(前缘)受量45~51Gy者BAEP异常率为58.6%(17/29),52~61Gy者为73.7%(14/19),两者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29).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AEP改变的有照射面积、年龄.结论:鼻咽癌放疗后BAEP改变与年龄,照射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随着急救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液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危重患者急救中作用更为明显.监测CVP反映患者当时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对病情的观察、治疗、用药疗效的判断起到很大的帮助,CVP作为临床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全面掌握此技术对临床工作意义重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测定CVP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麻醉机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体系,探究其可行性。方法:选择106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试验麻醉机)和对照组(使用DragerFabius麻醉机),比较两组通气合格率、异丙酚用药量、呼吸参数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结果:(1)两组的通气功能合格率分别为96.08%和98.04%;异丙酚用量分别为(7.76±3.36)mg/kg和(8.21±3.81)mg/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人麻醉机预设潮气量和实际潮气量、预设呼吸次数和实际呼吸次数相对偏差组内、组间比较及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气道峰压走势一致,95%置信区间均在正常范围。(3)术后两组病人未发现与麻醉机有关严重并发症。结论:试验麻醉机在有效性上不差于Drager Fabius麻醉机,在安全性方面与Drager Fabius麻醉机无明显差异。此评价方法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中国人Gitelman 综合征(GS)的表型特点以及性别因素对GS表型的影响。 方法 分析了28例GS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尿电解质、血pH、血管紧张素、血醛固酮、血压等水平,比较男性、女性GS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临床表现症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简化MDRD公式(成人)、Schwartz公式(18岁以下青少年)或同位素法评估。 结果 男性患者中夜尿增多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 < 0.05),但发病年龄、四肢乏力、软瘫、手足抽搐等症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血肌酐明显高于女性患者[(82.7±43.3) μmol/L比(58.7±12.7) μmol/L],但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43.0±48.4) ml&#8226;min-1&#8226;(1.73 m2)-1比(138.0±38.9) ml&#8226;min-1&#8226;(1.73 m2)-1]。男性GS患者尿钾排泄分数和尿氯排泄分数显著高于女性患者(33.0%±22.9%比17.0%±4.7%;2.30%±1.59%比1.23%±0.39%,均P < 0.05),但两组间血钾、血氯、血镁、血碳酸氢根离子、血管紧张素、血醛固酮、尿pH、24 h尿钾、尿氯离子排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例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均为男性。 结论 男性GS患者的夜尿发生要多于女性患者,男性GS患者的肾功能可能更易受损,性别因素对表型的影响可能与雌激素影响钠氯共转子在远端小管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86.
背景:实验证实,低强度脉冲超声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但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折愈合早期骨质再生成熟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的:创新性提出低强度脉冲超声能够在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牵拉成骨早期骨再生成熟中发挥正效效应的理论假设,并期望以超声干预与不干预进行对照比较予以验证。 方法:36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所有动物均行胫骨中段截骨,以Orthofix M103型迷你外固定架延长器固定,术后7 d以0.5 mm/12 h延长10 d,总延长长度为10 mm,超声治疗组在延长完成后以低强度脉冲超声骨折治疗仪治疗,20 min/d,1次/d,对照组不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治疗4,8,12周后,X射线评定胫骨骨折断端愈合程度,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计算骨痂生成率;延长区新骨作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VG染色后光镜下组织学分析,并在显微镜下测新骨占总骨痂的面积。 结果与结论:3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4周后对照组仅见外骨痂连接形成骨桥,骨痂区密度低,还可见部分骨痂缺如;超声治疗组骨早期再生成熟优于对照组,表现在两断端骨痂影密度增高,数量增多,骨痂影由两端向中央生长,被密度高的骨痂取代,外骨痂已开始被吸收,骨痂充满延长区,密度增高增粗,骨折处皮质骨密度接近正常皮质骨,骨痂生成率明显提高(P < 0.05),与8,12周无差异。组织学分析显示,超声治疗组治疗4,8,12周时新骨形成早于对照组,治疗4周新骨占总骨痂面积的百分比大于对照组,治疗8,12周后两组新骨占总骨痂面积的百分比无差别。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促进新骨形成,增加骨痂面积,在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牵拉成骨后的骨再生成熟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近期市场热点频现,综合200指数再创节后反弹新高,随着市场节奏的改变,后市行情关注度也有所增强。结合综指运行情况和市场热点现对其后市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8.
综合200指数在经历了前期阶段性回暖后,近期走势乏力,以震荡调整为主,在后市产新压力下,药市后市走势备受关注。笔者结合指数运行情况以及市场基本面对后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9.
张保亭  张戈  秦岭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506-3508
绝经后肠钙吸收障碍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绝经后的肠钙吸收障碍,但患者对长期雌激素疗法依从性较差.中草药尤其是含有类似雌激素结构的植物雌激素(例如以淫羊藿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仙灵骨葆复方和淫羊藿总黄酮)显示出良好的提高肠钙吸收和改善骨密度的作用.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肠钙吸收的改善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但其对增加骨密度的程度多少仍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提取30例MG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采用BIOSTAR Human-6-V3型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使用生物统计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G组检测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04个,其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44个(比值>5.0),表达显著下凋的基因60个(比值<0.2),涉及基因包括免疫、细胞信号传递、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原癌与抑癌基因、细胞骨架与蛋白合成等相关基因.结论 MG发病机制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筛选出与MG发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