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探讨CD40作为脊柱结核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分子的可行性。方法:将冷冻保存的正常人成骨细胞按照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的说明进行复苏和培养,传代至3代冻存备用;之后选择Middlebrooke7H9液体培养基对荧光结核分枝杆菌(H37Ra-GFP)进行培养,培养至对数中期备用。把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是未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B、C、D三组均为实验组,分别是被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0、1∶100、1∶10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诱导人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变化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经荧光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后,观察发现各组细胞感染程度良好。A组实时定量PCR反应结果表现为人成骨细胞中存在CD40 mRNA的表达;A (1.0337±0.0715)、B (1.4083±0.1145)、C(1.7172±0.1294)、D(2.0378±0.1573)四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F=74.005,P0.05);B、C、D三组分别与A组相比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组B、C、D三组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均高于未侵染组A组;B、C、D三组,两两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从B组到D组成骨细胞中CD40mRNA的表达依次上调。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与上述m RNA表达上调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成骨细胞后可诱导成骨细胞中CD40 mRNA以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增多,并且感染复数越高,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越多。而CD40分子可与其所对应的核酸适体特异结合,这就为使用CD40分子作为靶标分子,对脊柱结核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膝关节前内侧不稳,主要是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的损伤.如不早期处理,常加剧关节软骨的退变和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作者在2000~2003年间运用关节镜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作者自2000年9月开始用解剖型肩锁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2例 ,经临床疗效观察和总结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8例 ,女4例。年龄24~43岁。左5例、右7例。就诊时间在伤后1周内 ,按三级肩锁关节损伤分级法均为III级损伤[1]。1.2治疗方法1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并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Wolter钢板内固定(图1)。具体方法如下:(1)手术入路 :从锁骨中外1/3下缘经过肩锁关节前缘向肩峰后方弧形切口 ,暴露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喙突、肩峰。(2)手术方法 :探查肩锁关节…  相似文献   
44.
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退变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而分析减压手术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盘融合的效果。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自适应划分网格并交互生成附属组织结构,同时构建正常腰椎模型和三种手术治疗模型,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复杂性LSS模型活动度比正常模型减少20%左右;而单纯减压模型出现不稳,活动范围增加近40%;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部分提高、活动范围只增加25%,而进一步结合椎体间盘融合后腰椎弯曲刚度超过正常模型。在应力方面,单纯减压的应力出现较大增加、达到1.7倍左右,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间盘融合有比较明显的减压作用。显示单纯的减压手术虽然可以缓减神经疼痛,但可能进一步造成腰椎稳定性的破坏,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不能提供全面的稳定性,进一步结合椎体间盘融合的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5.
沈健  石仕元  赖震  金阳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63-2468
目的 寻找和分析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93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7例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技术捕获6例脊柱结核患者外显子区D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到Fat-1基因多态性(rs1280098,c.8798A>C,p.Q2933P)与脊柱结核的发生相关;随后,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做上述突变位点的验证。检测Fat-1基因型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Fa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同时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病例组AA基因型129例(66.8%)、AC基因型33例(17.1%)、CC基因型31例(16.1%);对照组分别为157例(75.8%)、35例(16.9%)、15例(7.3%)。两组Fat-1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5,P=0.019)。不同遗传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加模型中,CC纯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AC杂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不相关(P>0.05);在显性模型中,AC+CC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在隐性模型中,CC纯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且该多态性位点最小等位基因C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病例组患者外周血Fa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和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脂蛋白A、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at-1基因rs1280098位点多态性与脊柱结核的发病相关。此外,Fat-1基因该位点的突变导致Fat-1基因转录水平下调,以及血清炎性因子IL-12和IFN-γ水平上调,并最终导致脊柱结核易感性增加。这些检测结果为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例单节段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6~75(58.89±9.46)岁。术后根据诊断及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2~24(15.50±3.45)个月,监测术前、术后相关时间节点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评估疾病控制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采用神经功能ASIA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患者脊柱稳定性及感染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血肿、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置管部位窦道形成、混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细菌学报告培养阳性12例,无细菌生长6例,13例病理明确其诊断。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的ESR、CRP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按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均恢复正常,Cobb角丢失度为(1.11±1.1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是治疗为化脓性脊柱炎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该技术为化脓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7.
作者于1998年8月~1999年8月在关节镜下行单纯半月板手术40例42膝。现将其术后康复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8例18膝,女22例24膝;最大年龄59岁,最小14岁。内侧半月板损伤28膝,其中内侧盘状软骨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8膝,其中外侧盘状软骨15膝;行半月板次全切除和全切除18膝,部分切除成形术22膝,半月板修补2膝。2 治疗方法膝关节镜术后均予以弹性绑带加压包扎膝关节,并静滴抗生素3d,口服芬必得胶囊。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在仰卧、俯卧、患侧卧位行直腿抬高锻炼,膝关节CPM肌持续被动活动,2次/d,30min/次。术后1周内…  相似文献   
48.
自1988年至1994年便用目制三点加压式外固定架矫正治疗56例不同类型的四肢长骨干骨折,经临床观察,均复位满意,疗效优良,报告如下。外国采结构及使用方法1.结构:三点加压式外固定架用轻金属制成,有三个1/4环状力臂,每个力臂一端用滑稽和一连杆相连,可以上下滑动,中间力臂和两端的力臂相向。力臂另一端用螺杆和加压板相连,通过螺杆可以调节加压板对肢体的压力。加压板表面有一扁平小气囊与肢体接触以防止加压板直接压向肢体而产生压垫伤。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图三点加压式外固定架示意图2使用方法:依据小夹板压势的原理,按不同的…  相似文献   
49.
<正>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最高。许多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病变坏死组织,预防瘫痪和后凸畸形的加重;同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有助患者早期下床及正常生活的恢复~([1])。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是上腰椎结核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能够显露病椎进行病灶清除且并发症最少的理想手术,但其入路仍存在争议~([2])。在临床中常用的手术入路是经第11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经肋弓下小切口入路进行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期间,我科对39例上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采用了肋弓下小切口入路(Minimally invasive subcostal incision MISI组),20例患者采用了经第12肋骨切除入路(Eleventh rib resection incision ERRI组),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别,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CT检查,分析植骨融合,结核病灶情况。结果:39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窦道形成,39例患者术后结核中毒症状逐渐减轻,MISI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TRRI组(P<0.01)。术前VAS分值无明显差别;而术后1、3、7天,MISI组VAS分值明显低于TRRI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I组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4.7±0.28个月(3-6个月),TRRI组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4.7±0.51个月(3-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TRRI入路术式相比,MISI入路术式具有出血少、入路简单、对腹部肌肉损伤小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