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建立检测HLA-B27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定量的方法.方法 筛选未经治疗的AS患者外周静脉血27例,其中HLA-B27阳性患者22例,HLA-B27阴性患者5例,对标本进行Total RNA提取.然后用RT-PCR方法进行HLA-B27反转录及相对定量.结果 22例HLA-B27阳性AS患者有着相对较高的HLA-B27 mRNA表达水平,最低值为1.16,最高值为37.01,均值为7.77.5例HLA-B27阴性AS患者均值为1.19,接近于HLA-B27阴性健康对照组.结论 检测外周静脉血HLA-B27 mRNA表达水平对检测AS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人类常见的具有复杂止血功能缺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1926年德国学者Erik von Willebrand首先描述该病的几种症状,直到1971年被免疫学家证实该病为大分子糖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陷,vWF在血浆中与FⅧ以非共价形式存在[1],在初期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浆中vWF量缺乏或结构异常时,可导致初期止血障碍和Ⅷ:C活性下降,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vWD诊断与分型有了重新认识.现将我院1例vWD 2N型患者合并左大腿血肿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正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措施包括持续患肢持续牵引、穿"丁字鞋"防旋制动、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等,这些临床上均已很少采用。手术治疗又分为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和关节置换各有优缺点,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主要问题是内固定术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关节置换则使用髋关节假体代替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颈,能够回避内固定手术治  相似文献   
24.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科室管理,科室管理将成为医院管理的新热点,完善医院科室管理工作将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待这一工作,我们不但要在宏观上明晰工作的思路,还要在微观上提出具体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阻挡钉结合植骨技术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骨不连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采用阻挡钉技术稳定骨断端以及植骨的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19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7.7~13.8个月(平均9.8个月)。结论阻挡钉结合植骨技术是一种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我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性的精神卫生医疗需求,但目前我国能提供心理干预的医疗资源的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有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者多倾向于在综合性医院就诊而非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如精神病院;综合性医院有大量需要进行精神卫生干预的患者。所以,在综合医院普遍设立以处理心理问题为重点的心身医学科是解决目前我国心理卫生问题困境的根本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以肿胀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并用彩超SMHz和10MHz探头交替使用,提高诊断正确率,使用蝮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结果:通过彩超诊断DVT正确率较高,本组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非少见,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色超声波及临床症状体征。东菱克栓酶治疗DVT效果较好,对高危人群应预防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爱惜康的各种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9年5月,将运用爱惜康缝线环形缝扎髌骨骨折分为薇乔组、普迪思组、爱惜邦组,共计3组102例。[结果]3组10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以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别获得90.00%、96.97%、97.44%的优良率。[结论]爱惜康缝线环形缝扎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且以爱惜邦为佳。  相似文献   
29.
胸腰段骨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胸腰段骨折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其的研究是骨科领域的热门之一,同时对其诊治方法也有着诸多争论。本文通过胸腰段骨折的相关解剖、分类、治疗方案选择、合并脊髓损伤的类型和处理、手术入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椎体增强技术的运用、经椎弓根植骨的研究等8个方面的说明,对胸腰段骨折的诊治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