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背景:螺钉松动是骨质疏松患者腰椎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准确选择恰当的手感强弱进行椎弓根螺钉加强固定对于临床医生是一个难题。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手感与螺钉扭矩的相关性,初步筛选需行骨水泥强化的手感目测类比评分及扭矩范围。方法:共纳入2020年1-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4例。术中记录术者的手感、手感目测类比评分及螺钉最大扭矩值,术后定期复查评估螺钉松动情况。以手感强弱将188枚螺钉分为拧钉手感阻力小、一般、较大、费力组,比较4组之间的手感评分及扭矩值,分析扭矩值与手感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拧钉手感阻力小组全部行骨水泥加强固定,该组的手感评分及扭矩值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01,P≤0.05),扭矩值与置钉手感具有正向强相关;(2)结果表明手感评分及椎弓根螺钉扭矩值可以辅助术者判断螺钉的稳定性,当手感评分≤3,扭矩值≤1.3 N·m时,螺钉术后松动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行骨水泥加强固定。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影像结果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的在体运动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的患者,置换节段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融合节段采用MC+椎间融合器,纳入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5°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1±5.6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11例。术后随访84~119个月(95.43±8.2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中立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ROM及曲度(C2-C7)、手术节段曲度、置换节段屈伸旋转中心(flexion and extension-center of rotation,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末次随访时,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融合节段融合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平移距离与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上关节突高度(height of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HSAP)、关节突关节间隙倾斜度(orientation of zygapophyseal joint spaces,OZJS)和上关节突关节面长度(length of superior articular surface,LSAS),分析置换节段FE-COR与各项随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升高(9.26±3.38 vs 15.21±1.42,P<0.05),改善率为(80.23±13.80)%,NDI、颈痛VAS评分及双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34.12±8.96 vs 7.21±4.32,P<0.05;5.77±2.28 vs 1.72±0.96,P<0.05;5.26±2.67 vs 1.14±0.83,P<0.05),改善率分别为(80.03±10.52)%、(69.85±13.44)%和(78.84±15.89)%。Odom分级优24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3.72%。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分别由术前的14.76°±8.04°、4.78°±5.86°增加至末次随访的20.62°±9.06°、6.75°±4.65°(P<0.05),颈椎整体ROM、置换节段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1个纳入研究的手术相邻节段(上位43个、下位38个)7个节段发生ASD(8.64%),分属于7例患者(7/43,16.28%),1例患者融合节段未获得骨性融合,但处于稳定状态(ROM<2°),其余患者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与FE-COR横坐标(X)相关的随访指标(|r|<0.5或P>0.05),FE-COR纵坐标(Y)与同节段ROM、平移距离呈负相关(r=-0.674,P<0.05;r=-0.792,P<0.05),与HSAP呈正相关(r=0.754,P<0.05),与其他随访指标无显著相关性(|r|<0.5或P>0.05)。结论: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7年以上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满意,无证据显示融合节段对置换节段运动功能状态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美洛昔康片联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片和七味通痹口服液,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及整体功能分级、Keitel试验、双侧4字试验、Schober试验、肌腱附着点炎症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X射线常规骶髂关节正位片或CT扫描及HLA-B27。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组髋疼痛、膝疼痛、膝肿胀、踝疼痛、踝肿胀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前屈、侧屈、晨僵和Keitel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体征及关节外症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R,CRP,HLA-B27阳性及X线改变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洛昔康片结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AS肝肾亏虚证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肿物,直径约1cm左右,不伴疼痛,无其它不适,肿物缓慢长大,1个月前出现触摸时胀痛感,半个月前于外院门诊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物送病理活检,病理报告: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有一定异型性;免疫组化:SMA( ),CD68(-),S-100少数细胞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实施可靠的腰椎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皮质骨钉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通过椎弓根皮质骨钉道,使螺钉与皮质骨最大化接触,增加了螺钉固定强度,减少了螺钉松动。本文从腰椎CBT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技术特点、生物力学研究、临床应用状况、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的未来作一简略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椎板开窗减压置入Wallis治疗。通过随访术前、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椎间隙高度的变化;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12个月)疼痛VAS评分别为8.2±1.4、2.6+1.8和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1);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12个月)X线侧位片Wallis植入节段的椎间高度分别为(8.2±2.4)mm、(10.2±2.3)mm和(10.1±1.8)mm,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12个月)植入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入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后2周无明显丢失(P〉0.05);末次随访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4%,对手术整体的满意度为93.8%。结论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过去50年里,已经被成功运用于治疗有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尽管ACDF手术的疗效是确切的,但由于ACDF手术在将椎间盘摘除减压后,通常会植入自体髂骨或Cage将手术节段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植入山羊体内的效果,为其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摘除颈3/4间盘,行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对照组不手术。分不同时间点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统计学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的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活动早,术后较好的保持了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32例患儿.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12岁,平均1O.2岁;双足13例,单足18例.[结果]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平均24个月.患足均能达跖行步态,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参照GREEN和LIOYD - ROBERTS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28足,良14足,差2足,优良率95.45%.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是矫治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临床上虽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软骨缺损,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问题。目的:通过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评价柚皮苷结合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后,复合于改建后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载体上,制成组织工程软骨,植入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并以柚皮苷汤灌胃,于4,8周后分别对修复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染色、Ⅹ型胶原染色等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柚皮苷结合干细胞复合体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变成乳白色,半透明光滑组织,缺损修复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已基本难区分,表面光滑。组织学检查发现修复缺损处基本为新生软骨填充。结果证实,柚皮苷结合组织工程软骨能提高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