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MSCs)与髓核细胞(NPCs)共培养时BMMSCs的营养效应和类髓核分化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和髓核进行BMMSCs及NP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建立3个细胞培养组,BMMSCs与NPCs共培养组(实验组),BMMSCs单独培养组和NPCs单独培养组作为对照组.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3、6、9、12、15、18、21d)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变化及BMMSCs与NPCs的增殖能力,采用RT-PCR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BMMSCs与NP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细胞经鉴定分别为BMMSCs及NPCs.从第3天开始的各个时间点,实验组上清液中TGFβ1、PDGF的含量较两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第15天达最高,TGFβ1、PDGF分别达815.81±25.69pg/ml和494.28±20.01pg/ml,此后第18d、21d逐渐下降.实验组细胞DNA含量在各个时间点上均较两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从第3天开始的各个时间点,实验组NP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同时从第15天开始至第21天,实验组BMMS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BMMSCs与NPCs共培养时BMMSCs可通过表达TGFβ1、PDGF等细胞因子发挥其营养效应,激活NPCs.促进其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在共培养后期,BMMSCs在髓核局部微环境下,可发挥其类髓核分化效应,开始合成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13例,年龄47-58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关节面塌陷均超过2mm.采用掌侧入路,关节面复位植骨后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用DASH调查表进行随访,计算DASH值,测量并分析患侧及自身健侧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13例的DASH值3.33-11.67(6.54±3.09)分.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在随访时恢复至健侧腕关节的90%以上,但是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较健侧腕关节有明显受损(P<0.05).结论 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3.
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虽然有相关文献提示糖尿病患者PLI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通过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血糖,保证血糖的稳定性,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回顾以往文章,总结糖尿病患者行PLIF术全身、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探讨并完善糖尿病患者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指标,分析糖尿病影响PLIF预后的机制,以期进一步评估PLIF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强化超早期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术前、术后应用脑保护液I号,采用Seldinger或改良法经皮穿刺股动脉,将导管置于病变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UK和脑保护液I号,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术后6h用肝素强化巩固溶栓效果。在治疗前、后即刻、24h、7天、14天分别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总血管再通率100%,治愈率即刻51.6%,24h、83.9%,7天90.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技术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溶通后再闭塞和术后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5.
Tissueengineeringstrategieshavebeenpro posedtotreatbonetissueloss.Comparedwithotherbiomaterials,PLGAissatisfactorytoclinicalusebecauseofitsabsorbabilityandsufficientbio compatibility.However,thehighlyhydrophobicsurfaceofPLGAlimitscellsurfaceadhesion[1].Itisimportanttoimprovecellularattachment,sprea dingandgrowthfortheclinicaluseofPLGA.Oneapproachtomakebiomaterialsactivelyinteractwithsurroundingtissuesistoprovidebiologicalcoatingtomimicextracellularmatrix.Apatitecoatingonthesurfaceofbioma…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酶解分离获得单个脊髓背角感觉神经细胞,采用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用药前后神经元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INa)、钙电流(ICa)和钾电流(IKv)的变化。结果:IL-1β抑制内向INa和ICa,增强外向IKv,IL-1β的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IL-1β改变各离子电流的I—V曲线幅度,而埘曲线形态无明显影响;IL-1受体拮抗剂(IL-1Ra)对IL-1β的电生理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IL-1βI对大鼠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有调控作用,L-1受体非依赖性的电生理作用可能参与IL-1β的感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大鼠椎间盘巢源性干细胞(stem cells derived from ISN,ISN-SCs)对衰老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作用。方法:取10只SD大鼠(雄性,10周龄),处死后分离获取脊柱功能单位,显露髓核及椎间盘干细胞巢(stem cell niches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ISN)区域,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获取髓核和ISN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细胞滤网过滤后,将原代ISN-SCs和NPCs分别重悬于培养液,接种于普通培养箱培养,细胞达约90%融合后进行传代,第三代(P3)NPCs及第四代(P4)ISN-SCs用于进一步实验。采用三系诱导分化(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培养液对P4 ISN-SCs分别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采用茜素红、钙钴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阿利新蓝染色检测其成软骨分化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脂肪分化能力;采用连续传代法,将P3 NPCs连续传代,制备NPCs衰老模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将细胞培养体系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组、共培养组,正常对照组采用P3NPCs接种,衰老组采用衰老NPCs接种,共培养组采用P4 ISN-SCs与衰老NPCs以1∶1混匀后接种,各组样本细胞总数及培养环境相同。培养1周后,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蛋白聚糖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各组ACAN和COL2a1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特定诱导环境下,ISN-SCs可以定向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分化。SA-β-Gal染色显示连续传代后NPCs衰老率随着传代次数而逐渐增加,P3 NPCs未出现明显的衰老[衰老率(3.0±0.5)%],P5 NPCs衰老率为(18.3±0.7)%,P10 NPCs达到严重衰老标准[衰老率为(86.0±4.6)%]。胞外基质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的蛋白聚糖甲苯胺蓝染色明显减弱,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定量也显著减弱(P0.05);而接触共培养后,与衰老组相比,共培养组中的蛋白聚糖甲苯胺蓝染色明显增强,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定量显著增强(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的ACAN和COL2a1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分别为1.00±0.05 vs 0.43±0.03,P0.05;1.00±0.03 vs 0.40±0.02,P0.05);接触共培养后,与衰老组相比,共培养组中ACAN和COL2a1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增加(分别为0.43±0.03 vs 0.99±0.05,P0.05;0.40±0.02 vs1.07±0.04,P0.05),且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SN-SCs具有较好的三系分化能力,通过接触共培养能够提高胞外基质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衰老NPCs产生良好的修复作用,为后续ISN-SCs修复椎间盘的体内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初步探讨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7月~2008年9月本科采用内窥镜下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传统开放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评价.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32.4个月.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对比术前、术后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术后第3d腰痛VAS评分低于双侧组(P =0.016).单侧组术后优良率为100%(32例),椎间融合率为93.8%(3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3例),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而非手术侧结构完整者而言,内窥镜下PIJ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
100.
大部分人的脚掌内侧及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形成纵、横两个弓。别看足弓好像可有可无,其实这小小的足弓也有大用处。 首先,足着地时,足弓的柔软性能适应不同的路面。在足离开地面时,足弓的坚韧性,具有一定的弹推力,使足部承载人体的负荷由弓顶分散到前足和后足。此外,足弓还有减震作用,在足部行进过程中保护内脏器官,特别是保护大脑免受经常性的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