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兔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各兔L2/3、L3/4、L4/5、L5/6节段分为正常组、退变组、成纤维细胞(SFs)移植对照组、MSCs移植治疗组.MSCs和SFs分别经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后,注射植入退变椎间盘的髓核.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退变椎间盘凋亡髓核细胞形态;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退变组织中髓核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ox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标记髓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并通过TUNEL法标记凋亡髓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髓核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率和细胞凋亡比率.结果 透射电镜下,退变椎间盘中凋亡髓核细胞呈现出核染色质边集,空泡形成,核膜断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变化.MSCs移植治疗组bcl-2 mRNA的表达量高于退变组和SFs移植对照组(P<0.05),bax mRNA的表达量与退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s移植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75±2.14)%和(6.86±1.08)%;Caspase-3表达率分别为[(20.34±1.03)%和(6.09±0.77)%](P<0.05),低于退变组和SFs移植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87±4.16)%和(29.02±2.16)%;Caspase-3表达率分别为(31.50±3.78)%和(30.20±4.93)%](P<0.05).结论 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SCs移植能有效抑制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提供方法选择.方法 6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外固定架治疗(28例),石膏固定治疗(38例);术后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外固定架组:优19例,良8例,可1例;石膏外固定组:优18例,良14例,可6例.结论 外固定架较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椎间盘退变修复过程中营养效应与类髓核分化效应的变化.方法 用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采取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MSCs,并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腺病毒转染使之携带有GFP,在造成退变模型2周后以5×106个细胞/ml的浓度植入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内.1、2、4、8周末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MSCs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Ⅱ型胶原等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表达及定量分析.结果 MSCs表达的TGF-β1、IGF-1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分别为(22.68±6.83)%、(35.67±6.56)%,之后开始降低;HIF-1α、Ⅱ型胶原在8周中均呈上升趋势,8周最高,分别为(55.35±14.06)%、(37.23±9.53)%,2~4周过程中上升最明显.结论 早期(2周时)MSCs以发挥营养效应为主,后期(4周后)以发挥类髓核分化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的标记与体内示踪方法,及其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方法:取兔MSCs行体外培养,并在体外纯化扩增,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磁粒子标记后分别于1、3、5、7 d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将标记后的细胞植入退变的椎间盘内.分别于2、4、6、8周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用MR扫描对标记干细胞在椎间盘内分布进行示踪.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TT法结果显示,SPIO对MSCs的生物活性无影响,MSCs能被SPIO有效标记.运用MR扫描可观察到其在体内的分布,并发现干细胞向周边发生了迁徙.8周内实验组髓核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IO可有效地标记MSCs并行体内活体示踪,且不影响细胞活性,是理想的示踪剂.SPIO标记后的MSCs移植能增加髓核中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常见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髌骨粉碎性骨折三种固定方法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涛  李坚 《中国骨伤》2001,14(2):87-87
作者对我院用丝线、钢丝与张力带固定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远期疗效随访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80年至 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147例 ,随访时间 1年3月至 16年 ,平均 7年 4月。2 治疗方法丝线组 :以双股 7号或 10号丝线穿过髌骨上、下横形骨孔捆扎固定。钢丝组 :以 18号钢丝穿过髌骨上、下横形骨孔捆扎固定。张力带组 :将 2根 1 5mm粗克氏针纵行贯穿髌骨 ,再以 18号钢丝环绕成“8”字固定。3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按陆氏[1] 提出的标准 ,结果见表 1。并发症 :丝线组 :关节僵硬 2例 ,创伤性关节炎 2例。钢丝组 :…  相似文献   
17.
两种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细胞粘附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在聚-DL-乳酸(PDLLA)材料和聚乳酸与聚羟乙酸的共聚物(PL-GA)材料上的粘附性,并探讨不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抽取兔骨髓,离心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并传代,传至第3代后,分别接种在上述两种材料上培养24h,然后通过体视学计数法、MTT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来测量或评价两种材料粘附率。结果体视学计数法所测PDLLA的粘附率为59.09%,PLGA的粘附率为68.75%;MTT法所测粘附率分别为70.59%和78.36%;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PDLLA材料上的粘附细胞数少于PLGA材料上的粘附细胞数。结论PLGA的细胞粘附性要优于PDLLA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固定术在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住我科的共12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13例采用外固定术,观察组113例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8例表现为愈合畸形,3例表现为骨折未愈合,经内固定术治愈,18例出现关节并发症情况,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Insall JN的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总优良率为46.29%;观察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评分总优良率为97.21%,将两组行统计学比较,P<0.05,表明两组具有显着的差异性。结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区域划分法将腰椎MRI中硬膜囊划分为三个区域,测量其面积,且评估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SC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项目共有LSCS病例资料126例,自愿完成VAS、ODI问卷和行走距离调查,且行腰椎MRI检查,T2WI横断面影像中,测量整个硬膜囊的面积,然后将硬膜囊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分别测量这三个区域的面积。组间和组内差异用方差分析,所有影像学测量数据和患者基本资料用Spearman检验(rs值表示),和VAS、ODI、行走距离关系用Pearson检验(r值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rs值和r值绝对值越接近1,关联性越强。结果所有测量数据的组间和组内均无差异(P>0.05),整个硬膜囊面积、硬膜囊中间部分面积与VAS、ODI评分均无意义(P>0.05),左侧硬膜囊的面积与腰疼VAS评分(r=-0.397)、ODI评分(r=-0.404)有一定的关联(P<0.05),右侧硬膜囊面积和腰疼VAS评分(r=-0.422)、腿疼VAS评分(r=-0.392)、ODI评分(r=-0.423)、行走距离(r=-0.393)均有一定的关联(P<0.05),当左右两侧硬膜囊面积在0~25 mm2区间,和 ODI联系变得更加紧密(r=-0.621,-0.625;P<0.05)。结论区域划分测量法可以提高影像学和LSCS临床关联性,腰椎MRI中整个硬膜囊面积无明显LSCS临床相关性,硬膜囊左右两侧区域和LSCS临床之间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