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患者 ,男 ,6 3岁 ,经本院检查确诊贲门癌 ,现有发热 ,体温 39 2℃畏寒 ,C反应蛋白 (CRP)为 33g/L ,提示感染存在 ,做血培养 2次 ,细菌鉴定均阳性 ,经鉴定为溶组织梭菌 ,现报告如下。培养特征 :抽取患者静脉血 5ml于血培养瓶中 ,经Bact/Alert12 0自动监测培养仪培养 ,36h仪器显示结果阳性 ,然后复种血平板 ,35℃培养 2 4 ,4 8,72h在血平板上均不生长(即无菌落出现 ) ;于是我们再次复种哥伦比亚琼脂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普通平板且放置于 10 %CO2 环境中 ,继续培养 ,结果在 2 4、4 8、72h之后 ,所有平皿上均未长出菌落。通过数次多种固体…  相似文献   
3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aeruq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较为辣手,为了有效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观察了2001年1月~2003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23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39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其中痰液136株,分泌物42株,脓液21株,胆汁18株,血液13株,尿液4株,腹水3株,胸水2株。这些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儿科及老年科。1.2菌株鉴定利用V…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65株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su l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5株大肠埃希菌及1株ATCC 25922的qacE-su l1基因。结果65株大肠埃希菌的qacE-su l1基因的阳性率为58.46%。结论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的qacE-su l1基因携带率较高,可能是该菌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引起我国医院消毒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 To assess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ell immune function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Flavimonas oryzihabitans (F. oryzihabitans). Methods We indentified 11 cases of F. oryzihabitans positive cultures from all microbial cultur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1994 to December 1998. Relevant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including demographic data, underlying diseas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F. oryzihabitans infection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15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the 11 F. oryzihabitans isolates were determined. Cell immune function test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including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 CD4, CD8 and ratio CD4/CD8) and NK cells (CD16+56) from peripheral blood. Results Six of these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caused by F. oryzihabitans were male, 5 were female and the mean age was 47.64 years (range, 5 to 69 years). All but 1 patients had severe underlying diseases. 9 (81.8%) of these patients developed infection while hospitalization and 2 (18.2%) before hospitalization (Cases 2 and 5). 8 (72.7%) of these patients manifested primary F. oryzihabitans bacteremia and one each (9.1%) had pleurisy, soft tissue infection and peritonitis. All these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amikacin, gentamicin and ciprofloxacin, but resistance to cefazolin, nitrofurantoin, penicillin and piperacillin. CD3, CD4, CD4/CD8 and CD16+56 value (x±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tly lower than normal values (P<0.01). The mean time of body temperature fell =37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these patients was 3.5 days (range, 1 to 6 days). All clinical symptom caused F. oryzihabitans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 disappeared and all patients recovered. Conclusions Infections caused by F. oryzihabitans was very few clinically, and relative to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material. Immune function abnormality was among mostly factor for the F. oryzihabitans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35.
抗生素后效应 (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再清除抗生素 ,细菌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受抑制的现象。此现象的机制解释为药物持续占据细菌结合部位所致的非致死性损伤 [1,2 ] ,药物作用后细菌胞内 ATP浓度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3 ] ,并出现 DNA合成的变化[4 ] 等。国外学术界在 PAE机制、意义和方法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国内亦有方法学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报告[2 ] ,但对于临床病原菌及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所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氨基糖苷类和 β-内酰胺类的联合抗菌方案较为常见 ,我们以阿米卡星( AM…  相似文献   
36.
真菌血症18例微生物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机会致病菌的医院感染包括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1],因而真菌血症也有增加的趋势[2]。鉴于此,我们对18例真菌血症,从微生物学及临床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主要来自本院各科需做血培养的住院患者。2.分离方法:按常规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运用重复片段引物PCR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方法选用肠杆菌科基因问的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对2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并与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ERIC-PCR方法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10种基因型,抗生素表型有4种。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且重复性好。适合于医院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8.
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回顾性评价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我院自1994年11月-1998年12月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11例,收集了相关资料包括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潜在的疾病及统计资料等,测定了11株栖稻黄色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例)和NK(CD16+56)细胞数。结果 本组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64岁(5-69例);除1例外所有患者有严重的潜在疾病,9(81.8%)例患者为医院感染,2(18.2%)例患者为院外感染;8(72.7%)例表现为原发性栖稻色单胞菌血症,胸膜炎、软组织感染和腹膜炎各1例;所有菌株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大大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而对头胞唑林、诺氟沙星和青霉素;CD3、CD4、CD4/CD8和NK细胞值低于正常(P<0.001);抗生素治疗后体温≤37℃平均为3.5d,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和治愈。结论 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病例,与潜在疾病和外来材料存在有关;免疫功能异常是引想栖稻黄色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众所周知,PCR技术的应用是当今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将PCR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使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产生了新的飞跃。然而,如何保证PCR免受临床样品多样性、复杂性的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乃是国内外同行正在致力解决的难题。对于临床标本处理好坏的结果是保证PCR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经典的酚-氯仿方法从临床标本中提取核酸,操作复杂费时,且增加标本间的交叉污染的机会。因此,简化PCR模板制备,探讨一种适用于临床诊断的简便和高效的核酸提取方法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建立并改进了微波固相吸附法快速提取核酸…  相似文献   
40.
绿色气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一般对人不致病,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等情况下可引起严重感染,如菌血症、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入性治疗机会的增加以及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因素,使绿色气球菌所致的感染不断增加,同时我们对绿色气球菌耐药性进行调查,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76株绿色气球菌均来自1998~2 0 0 2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2 .标本采集及处理 各标本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和处理。3.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利用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