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和II缶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腹壁切口疝23例施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切口疝补片修补22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中转剖腹手术1例,术中发现多发切口疝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和肠瘘病例。术后出现疼痛4例,补片周围积液3例。全组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壁切口疝病人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大多是安全地,还可在术中发现隐性缺损。对腹腔内广泛粘连分离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拟改良常用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Solt-Farber建模方法,并对肝卵圆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进行分析。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①分组:选用体质量18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mg/kg2-乙酰氨基芴处理组,20mg/kg2-乙酰氨基芴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40只。②造模及给药:对Solt-Farber造模方法进一步改进:5mg/kg,20mg/kg2-乙酰氨基芴处理组分笼饲养1周后通过胃管灌喂2-乙酰氨基芴,1次/d,连续3d,按20mg/kg剂量给予,第4天行2/3肝切除(手术当日不灌喂2-乙酰氨基芴),第5天继续灌喂,剂量分别按5mg/kg,20mg/kg给予,术后连续灌喂7d。空白对照组除给予生理盐水灌喂外,不予以其他任何处理。③分别于术后第2,5,8,11,14天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标本的大体变化,留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卵圆细胞增殖情况和肝卵圆细胞定位。结果:①5mg/kg,20mg/kg2-乙酰氨基芴处理组大鼠术后肝脏均表现为明显充血,肝脏边缘圆钝。从术后第5天起处死的大鼠肝脏表面可见针尖样细小颗粒,呈局灶性,偶见肝脏有小出血点。②5mg/kg,20mg/kg2-乙酰氨基芴处理组大鼠肝组织内可见明显的卵圆细胞增殖。两组肝卵圆细胞增殖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内未见到肝卵圆细胞。③肝卵圆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体积小于肝细胞,体积相当于肝细胞的1/4~1/3;细胞大小及体积不均一,差异较大;形态多为卵圆型,多排列成小腺管样结构或成簇或散在分布。④肝卵圆细胞OV6,CK19,AFP,C-kit,CD34染色呈阳性。结论:①采用术前短时间大剂量,术后长时间小剂量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立模型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动物的耐受性明显好转,增殖效果却同样理想,证明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改进成功。②在肝卵圆细胞主要位于肝实质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相结合部或其附近。  相似文献   
63.
腹腔镜技术在腹内疝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内疝9例患者临床资料(先天性腹内疝3例,获得性腹内疝6例).结果 1例术前诊断腹内疝,1例术前诊断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探查4例并确诊,其中3例行腔镜修复.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 d.对照组术后伤口血肿1例,伤口感染2例,1例因ARDS死亡,实验组患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内疝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难确诊,而发生肠坏死后疾病可迅速恶化,即使已行手术治疗,诊断延误仍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腹腔镜在疾病探查及手术过程以其高效的诊断及微创的优势成为腹内疝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4.
人IκBα突变体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IκBα突变体(IκBαM)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4组组Ⅰ为假手术组,组Ⅱ为对照组,组Ⅲ为PcDNA 3.0组,组Ⅳ为PcDNA3.0-IκBαM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 Ⅱ、Ⅲ组与Ⅳ组比较术后12 h TNF-α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84%、80%、55%,ICAM-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7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 TNF-α和术后12 h ICAM-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血清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h为显著(258.50±46.19 vs 147.45±36.04;244.83±18.08 vs 147.45±36.04,P<0.05);肝脏酶学指标(ALT)在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κBαM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17例ITP病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失血少,术后无出血、无消化道瘘及腹腔感染.术后血小板均有明显上升,停用激素药后1个月复查,除2例(2/17,11.8%)部分有效外,其余15例(15/17,88.2%)为完全缓解.随访3~4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67.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技术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2月行腹腔镜肝切除的11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03±53.8)ra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9±50.3)ml,病人平均住院时间(7±2.63)d。结论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8.
人突变型IκBα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秦涛  郑启昌  王继亮  卢欣  张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72-874,i0008
目的:构建人突变型IκBα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应用RT—PCR及重叠延伸PCR技术,得到点突变的人IκBαM,并定向克隆至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cDNA3.0-IκBαM构建正确。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IκBαM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头发微量元素与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头发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做对照,结果发现,阴虚型患者锂、钙、锶、铬显著减少,阳虚型患者锌、镁、钡、锶、钙、锂明显下降,阴阳俱虚型患者则12种元素全均减少。结合微量元素的变化,对指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施治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肥大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胃癌中对肥大细胞的研究才刚起步.目前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在胃癌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1)肥大细胞促进血管生成;(2)肥大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3)肥大细胞与组织重塑,这3方面均与肿瘤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拟从此3方面对肥大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