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蔡宇  杨隽  姜杰玲  朱骏  王椿 《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0):750-754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复发是进展期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期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大剂量VP16 10~15 mg/(kg·d)静脉滴注,持续2 d化疗,并在化疗后接受G-CSF 5~10 μg/kg皮下注射,至白细胞计数>4×109/L,采集患者干细胞并冻存于-80 ℃深低温冰箱中;40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VP16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39 d(17~172 d),40例患者中12(30%)例对大剂量VP16无反应,28(70%)例有反应。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位随访28个月(4~66 d)。40例患者中,16(40%)例达到完全缓解,其中对VP16有反应的28例患者,15(53.6%)例达到完全缓解,4(14.3%)例部分缓解,9(32.1%)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无反应的12例患者,仅1(8.3%)例达到完全缓解。1(8.3%)例部分缓解,10(83.4%)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有反应的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为56.7%,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9.0%,2年EFS为52.0%,OS为63.0%。无反应的患者1年EFS为16.7%,OS为2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对大剂量VP16有反应的患者带来较高的EFS和OS,可作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挽救性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2.
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菊  王椿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8):459-464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越来越被淡化。如果在临床实践中仅凭自己的经验或本单位的观察结果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出现误诊或误治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随着对循证医学认识的加深,并以此对各种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人们将更加重视那些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可以说,今天的临床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要比前辈们迅速得多。然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社会医疗保险也只能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只有一部分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比较昂贵的治疗。因此,在中国很难开展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我们不得不借鉴发达国家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 < 0.001)。  结论  PEG-rh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测,观察KOA患者股直肌超声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KOA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6月,纳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门诊和住院的60例...  相似文献   
115.
自1971年Thomas等首次报告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够使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以来,allo-HSCT已成为恶性或难治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了解人附红体病的研究现状,提出预防和诊治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 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等方法诊断病例,分析本病例的诊治经过,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各项检查,以及治疗后回顾病例,结合其他相关附红体病文献资料,诊断附红体病.结论 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附红体病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而对于特殊人群更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肃  王椿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8):464-466,480
2004年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主要是观察和探讨疾病治疗的最佳原则或方案,尤其是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的应用。几个国际临床协作组正试图对当前CML治疗的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倡议在欧洲白血病网站(www.leukemia.net)的帮助下推广这些治疗策略。以下介绍CML治疗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1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十年来其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剂量密度/剂量强度化疗和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用于一线治疗.2009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已将RCHOP联合或不联合放疗作为初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对于具有高危因素首次完全缓解(CR1)患者和初治部分缓解(PR)及复发后二线方案敏感的患者则推荐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1].我国DLBCL患者较多,但对于有关不同治疗方案的整体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对我院近十年来DLBC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分析,以求确定较为合理的治疗方式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究糖尿病足患者基线炎症标志物特征及其与足溃疡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6年以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49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炎症标志物特征及与足溃疡预后的关系。结果 Wagner 4级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均高于Wagner 0-3级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ophil percentage, NE%)在Wagner 4级高于Wagner 0-1级,Wagner 3级高于Wagner 0级。NE%、CRP、PCT和IL-6水平与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分别为1.038 (1.019~1.056)、1.019(1.012~1.02...  相似文献   
120.
肾病综合征并发获得性单独因子Ⅹ缺乏症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