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老年人髋部骨折8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髋部骨折88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寻找针对此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髋部骨折的不同类型及个人身体情况,分别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动力髋内固定术、假体置换术,并由此总结出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准备及康复治疗的成功经验。结果本组术后治疗21~30天,均能在床上活动及患肢不负重活动,随访1年,有7例因患内科疾病而死亡,其余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92%,差8%。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应积极采取手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手术方法,使病人早日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以及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利用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之外,还可以加快神经阻滞基本完善时间,有助于提升镇痛效率,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予大黄蛰虫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和TBIL)和肝纤维化(HA、PCⅢ、IV-C和LN)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HA、PCⅢ、IV-C和L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恩替卡韦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结合比卡鲁胺片治疗高龄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PC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去势治疗,研究组予以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结合比卡鲁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以及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3.87%)较对照组(58.06%)明显要高(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P504S、PS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有差异,且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1年后生存率(90.32%)较对照组(61.29%)明显要高(P0.05)。结论:高龄PCA患者采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结合比卡鲁胺片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P504S、PSA水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9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79例患者均行PTCD,穿刺成功率100%,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5例患者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后3~7 d感染性休克症状消失,4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上.75例患者中6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根据梗阻原因行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拒绝二次手术治疗,11例患者不能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带管生存,平均4.7个月.结论 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行急症PTCD治疗不仅可以快速退黄减压,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改善休克症状,为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其早期临床特点,评价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地位。方法对9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出血部位、早期临床特点、预后及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疗效。结果92例患儿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50%);其余依次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31.52%)、脑实质出血(5.44%)、硬脑膜下血肿(3.26%)。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26.09%)或抑制症状(56.52%);也可出现呼吸改变(19.57%)、意识障碍(13.04%)、反射异常(89.13%)等表现。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组38例恢复正常,3例出现后遗症(后遗症率7.32%);而未采用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组则有11例出现后遗症(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内窘迫、异常分娩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能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析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2019创建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针灸处方库,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频次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Gephi软件对针灸处方进行社区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病例101首针灸处方,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用穴共64个,总频次1107次,使用最多的腧穴为颈百劳,其次是肩中俞、天柱、合谷、风池。阳经穴位使用频率高达70.37%,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颈型颈椎病腧穴配伍以颈百劳-天柱-肩中俞最为常见。社区聚类结果显示,形成了三个稳定的腧穴群组,分别为:肝俞-肾俞-膈俞-大肠俞;膻中-百会-印堂-安眠;肩中俞-天柱-风池。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谷世喆教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注重阳经选穴,颈项局部选穴和腰背部选穴相结合,体现了谷教授治疗颈椎病“温阳通气,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