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正1临床资料张某、男、36岁,因头部、面部结节、囊肿、脓疱10余年,腋下、腹股沟结节、囊肿、脓疱2年余,加重2月余来诊。家族史:其父年青时患有较严重痤疮。生活史:嗜酒、甜食及辛辣食品。皮肤科情况:头部、面部见花生至蚕豆大小结节、囊肿,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绦虫蛋白10(antigen 10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10)对小鼠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小鼠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 BMDC),用不同的抗原包囊囊液(hydatid fluid HF)、 Eg10、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单独或联合作用DC,共6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DC形态学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吞噬能力、迁移能力的变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DC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Eg10抑制DC向成熟状态发展,与囊液对照组相比,DC表面仅增多了褶皱,两者均可提高DC吞噬能力;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很弱,但是能够提高Treg细胞的含量;同时发现Eg10组DC表面分子MHCII 和CD86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分泌高含量的IL-10, IL-6。通过给予LPS联合刺激DC形态趋于半成熟状态,细胞表面树突增加,表面分子MHCII、CD80、CD40的表达增高,CD86的表达量降低;IL-10和IL-6的含量也相应的下降。结论 Eg10诱导DC产生Th2反应。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大多哺乳类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以三维结构存在,为还原细胞本身在体内的自然状态,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在体外对细胞进行三维培养,球形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三维培养模式。目的:尝试用3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 方法:对提取的脂肪来源细胞进行表面 Marker 流式检测以及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后,证实为脂肪干细胞。先后用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3种方法在体外对脂肪干细胞进行球形培养,对3种方法形成球形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 Imagej 软件计算出3组多细胞球体的平均面积,利用Viability/Cytotoxicity Assay Kit for Animal Live&Dead Cel s试剂盒对3组多细胞球体进行活力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标志物,其中CD29,CD44,CD59完全阳性,同时成脂成骨诱导也为阳性,证实提取的细胞为脂肪干细胞。3代以内脂肪干细胞多呈长梭形,并克隆状生长。②低黏附培养法、hanging-drop 培养法、Eppendorf 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聚集成球形生长,但所成多细胞球形有所差异。低黏附培养法所形成的细胞球形大小不一,不易控制;而hanging-drop培养法和Eppendorf管培养法均可使脂肪干细胞形成大小均一的球形,但在大小和形成时间上有所不同。③3种不同方法所形成的球形细胞均保持较好的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了银翘散配方颗粒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XB-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30nm,柱温20℃。结果连翘酯苷A进样量在0.080 3~3.21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加样回收率为103.78%,RSD为0.8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和重复性较好,可用于银翘散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唤醒状态下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围术期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状态下行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组,分为观察组(标准化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法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标准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唤醒状态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构建膀胱癌大鼠模型,分析膀胱癌大鼠LASS2基因及肿瘤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膀胱癌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饲喂含0. 05%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的饮用水至第8周,建立膀胱癌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记录两组大鼠状态,检测两组大鼠膀胱组织或肿瘤组织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检测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症状;模型组大鼠饲喂过程中死亡3只,活动减少,毛发无光泽,出现血尿症状,HE染色肿瘤组织中大量细胞胞质深着色,胞核异形,形态不规则,膀胱黏膜固有层出现浸润;模型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表达水平均更高,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更高,P53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膀胱癌大鼠中,LASS2表达下调,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下调,LASS2可能与肿瘤增殖及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梁冰  王敏  郦忆文  高芳  王婵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49-1752
目的 探究课程整合模式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在全科医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3~2015级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实习的51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方法,后通过出科考核、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患者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员自我认同度。 结果 出科考试成绩比较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62.76±3.23)、技能成绩(24.48±2.26)及总成绩(87.32±4.1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带教老师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专业知识(19.52±1.85)、沟通能力(19.44±2.10)、临床思维能力(19.64±1.89)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职业素养(26.04±1.51)、人文关怀(25.96±1.97)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习学员自我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人文关怀(13.88±6.75)、团队协作(14.12±1.36)、未来规划(14.44±1.2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在全科医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剂量计(包括电离室)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用于测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和电子束^60Co(^137Cs)γ射线以及x射线治疗机产生的低中能X射线输出量的最主要的测量仪器,通常称为“治疗水平剂量计”。放射治疗中,准确测量患者正常组织和病变的吸收剂量是治愈肿瘤的基本保证,由于电离室型剂量计具有测量准确、灵敏度高、性能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临床治疗腰腿痛病人的方法,用药及疗效观察。方法 行相关点硬膜外阻滞疗法等综合治理。结果 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腰腿痛病是有效、可行的,治愈率有90%。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31520(LncRNA 031520)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诱导小鼠免疫保护的表达分析。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12只/组。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分别皮下多点注射PBS溶液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只,ZW-15免疫组注射重组抗原100μl/只(10μg/只)。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初次免疫使用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免疫使用不完全弗氏佐剂。共免疫3次,初次免疫后的2次加强免疫间隔时间为两周。免疫小鼠经麻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特异IgG、IgG1、IgG2a、IgG2b抗体水平。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群;利用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总淋巴细胞中LncRNA 031520及内参GAPDH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FN-γ、IL-4的表达。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Graphpad Prism 8.0绘图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鼠经亲肌肉重组抗原ZW-15免疫后血清特异IgG、IgG1、IgG2a及IgG2b抗体水平均升高,且均显著高于PBS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031520在ZW-15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总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和弗氏佐剂对照组(P<0.01),在ZW-15免疫组B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及弗氏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h1亚群标志分子IFN-γ表达量为(19.07±3.44)%,显著高于PBS对照组(8.03±2.67)%和弗氏佐剂对照组(9.37±1.25)%(P<0.05),Th2亚群标志分子IL-4表达量为(0.79±0.02)%,显著高于PBS对照组(0.44±0.13)%和弗氏佐剂对照组(0.50±0.15)%(P<0.05)。结论LncRNA 031520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免疫小鼠淋巴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在亲肌肉抗原抵御细粒棘球蚴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