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背景丙泊酚用于患者自控镇静(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PCS)可解决中度镇静治疗窗窄的问题,但之前的研究存在方法学的不足。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经PCS给予,我们发现与芬太尼+咪达唑仑相比,瑞芬太尼+丙泊酚更方便使用。方法将50例择期结肠镜检的患者随机(使用盲法)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或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药物均经PCS给予。研究中评估项目有: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镜检医师满意度、是否需要麻醉医师干预。结果与MF组相比,PR组患者进入镇静状态与恢复明显较快(P〈0.0001)。在PR组中,恢复时间短于操作时间。两组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镜检医师满意度相同。PR组中,有2例患者因为动脉氧饱和度低于设置的安全终点而需要麻醉医师干预。结论在适当的监护条件下,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PCS比咪达唑仑+芬太尼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异氟烷全麻围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Aβ(1-40)]和锌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拟开腹手术患者40例纳入研究.依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老年组(20例)与非老年组(20例).老年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2.39±4.11)岁;非老年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8.15±5.62)岁.患者入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并吸入异氟烷1~1.5最低肺泡浓度(MAC)维持麻醉.麻醉前及麻醉后2、4、24 h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生化法分别测定血清Aβ(1-40)和锌水平.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前血清Aβ(1-40)水平分别为(5.03±1.96)μg/ml和(3.92±0.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后2、4、24 h Aβ(1-40)水平均增高,分别为(7.95±1.66)μg/ml、(7.63±1.51)μg/ml、(6.94±1.43)μg/ml与(5.15±0.72)μg/ml、(6.34±0.99)μg/ml、(4.81±0.81)μg/ml;2组麻醉前后以及麻醉后2组间各时间点血清Aβ(1-4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前血清锌水平分别为(14.36±1.38)μg/ml和(14.64±1.75)μg/ml.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麻醉后2、4、24 h血清锌水平分别为(12.71±1.36)μg/ml、(10.64±1.83)μg/ml、(8.07±1.61)μg/ml和(13.10±1.68)μg/ml、(11.16±1.74)μg/ml、(9.40±1.99)μg/ml;2组麻醉前后及麻醉后24 h 2组间血清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氟烷全麻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β(1-40)水平明显升高,血清锌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术中患者应用生物蛋白胶所致突发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对4例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终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巡回护士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正确用药,经抗过敏药: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氯化钙等;血管活性药:正肾、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应用;同时开放2条静脉积极扩容抢救成功。患者转危为安。结果经全力抢救4例患者恢复健康,安全出院。结论手术中对患者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正确判断,积极、准确配合抢救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笔者2011年2月~2013年6月运用生脉注射液与卡托普利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比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和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当,对认知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结论:齐拉西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6.
一、颅内血管病变主要类型 1.动脉瘤2.动静脉畸形3.颈动脉狭窄4.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107.
1994年1月~1996年12月,笔者采用辨证结合辨病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门诊及病房。80例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8~76岁,平均46.5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0年,平均8年。本组病例均符合1982年由《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组织的胃炎诊治座谈会上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其诊断标准》。胃镜、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轻度萎缩者37例,中度萎缩者25例,重度萎缩者18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腹胀、嗳气、恶心反胃、纳少乏力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呼吸机脱机延迟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212例肝移植术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60例,年龄22~69岁.术中常规麻醉管理,按输血原则输入血制品,并维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0 mm Hg.记录16个术前变量和7个术中变量.术后24 h按第1次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为正常脱机组和脱机延迟组.结果 两组间9个术前变量[分别为年龄>64岁、PaO2<75 mm Hg、胸膜渗出、Ⅲ级以上肝性脑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晚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20 ml/kg和中度门肺高压]及5个术中变量[RBC输入量、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尿量<1 ml·kg-1·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个术前变量(年龄>64岁、PaO2<75 mm Hg、Ⅲ级以上肝性脑病、MELD评分和中度门肺高压)及2个术中变量(RBC输入量和尿量<1 ml·kg-1·h-1)与术后脱机延迟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 5个术前变量(年龄>64岁、术前PaO2<75 mm Hg、Ⅲ级以上肝性脑病、MELD评分和中度门肺高压)及2个术中变量(RBC输入量和尿量<1 ml·kg-1·h-1)是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脱机延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戊巴比妥钠在教学用犬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犬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学教学之中,成功的麻醉既可减少因麻醉过深导致的动物术中死亡,又可避免因麻醉太浅致动物术中躁动而影响手术教学质量,更可减少动物痛苦,有利于动物术后的恢复。我们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对67例教学用犬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全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我们于1991年至1992年间,采用中药配合光量子化血疗的方法治疗40例慢性胃脘痛,取得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门诊15例,住院25例;性别: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从20~70岁,其中20~30岁5例,31~40岁14例,41~50岁15例,51~60岁4例,61~70岁2例,以31~50岁居多,共计29例.病程:1 年之内2例,1~5年12例,6~10年15例,11~15年7例,16年以上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