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好转出院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组与普通对照组各41例,家庭护理组进行3个月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每月电话随访1次,进行相关康复护理指导。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家庭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家庭护理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抑郁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每组各20例,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及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4周和12周末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A组的下降幅度大于B组(P〈0.01),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关月红  吴健  沈玄霖 《骨科》2014,5(2):88-90,94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耐受腰背肌锻炼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术前、术后及末次Cobb角的变化。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除1年随访JOA评分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Cobb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能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耐受好,腰背痛发生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瘦素、白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有氧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40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运动干预组及非诺贝特组,运动干预组进行无氧阈心率水平运动,5次/周,30min/次;非诺贝特组口服非诺贝特胶囊200mg/d。各组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IL-18、CRP、sICAM-1水平。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MS患者血清瘦素[(26.04±9.07)rig/mlVS(8.32±2.94)ng/ml,t=12.72,P〈0.01]、IL-18[(308.27±50.39)pg/mlVS(230.60±29.15)pg/ml,t=6.41,P〈0.01]、CRP[(2.65±0.57)ng/ml vs(1.26±0.23)ng/ml,t=9.69,P〈0.01]、sICAM-1[(331.89±60.08)ng/mlVS(246.43±39.32)ng/ml,t=5.98,P〈0.01]及HOMA—IR(4.38±2.06vs2.12±0.50,t=4.81,P〈0.01)等指标职显高于健康人。经12周运动干预后,MS患者瘦素[(26.38±10.85)ng/mlvs(19.63±6.27)ng/ml,t=2.22,P〈0.05]、IL-18[(309.40±49.77)pg/mlvs(291.80±39.21)pg/ml,t=2.33,P〈0.05]、CRP[(2.73±0.72)ng/mlvs(2.28±0.38)rig/ml,t=3.41,P〈0.01]及sICAM-1[(333.85±55.97)ng/ml V8(306.24±50.55)ng/ml,t=3.16,P〈0.01]水平及HOMA—IR(4.53±2.39V82.89±0.69,t=2.87,P〈0.01)明显下降。结论有氧运动是MS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脂肪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平时缺乏运动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运动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运动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 min。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各组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介素-18(IL-18)水平,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246.43±39.32)ng/ml比(335.03±61.99)ng/ml]和IL-18[(230.60±29.15)pg/ml比(308.67±48.08)pg/ml]水平明显升高,NO[(80.34±13.22)μmol/L比(48.54±7.64)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经12周运动干预后,ICAM-1[(333.47±57.29)ng/ml比(304.66±45.58)ng/ml]和IL-18[(310.82±47.37)pg/ml比(290.18±38.47)pg/ml]水平明显下降,NO[(49.88±7.90)μmol/L比(54.00±8.83)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运动干预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P〉0.05)。结论:长期规律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置式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前置组26例和后置组26例。前置组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后置组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观察指标为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3个月时10m最大步行速度和Barthel指数。结果前置组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13.8±8.3)d较后置组(15.3±7.9)d快(P〈0.05)。前置组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27.4±14.9)d较后置组(35.9±18.0)d快(P〈0.05)。前置组10m最大步行速度(41.5士12.8)m/min较后置组(35.7±13.3)m/min快(P〈0.05);前置组与后置组3个月时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相比,可加快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