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我们比较了丙泊酚加常规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加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在乳房肿块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体重45~75kg,既往无心、肺、脑疾病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进行该试验。初产妇224例,ASAⅠ级或Ⅱ级,妊娠≥36周,产前未服用镇痛、催眠药,随机分为7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Ⅰ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2μg/ml舒芬太尼组(Ⅱ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4vg/ml舒芬太尼组(Ⅲ组,n=32)、罗哌卡因混合0.6μg/ml舒芬太尼组(Ⅳ组,n=31)、罗哌卡因混合1μg/ml芬太尼组(Ⅴ组,n=32)、罗哌卡因混合2μg/ml芬太尼组(Ⅵ组,n=31)及罗哌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组(Ⅶ组,n=32)。所有产妇宫Vt开至2—3cm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分别注人15ml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药液。各组初始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12%,采用双盲、序贯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的罗哌卡因药液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注药30min内的疼痛程度,计算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记录注药后30min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儿心率、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14例完成试验。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运动程度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Ⅰ组0.1100%及0.1057%-0.1159%,Ⅱ组0.0741%及0.0708%.0.0789%,Ⅲ组0.0474%及0.0405%-0.0556%,Ⅳ组0.0355%及0.0289%-0.0438%,Ⅴ组0.0890%及0.0877%.0.0911%,Ⅵ组0.0730%及0.0717%-0.0744%,Ⅶ组0.0610%及0.0560%-0.0635%;Ⅱ-Ⅶ组EC50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Ⅵ组及Ⅶ组比较,Ⅲ组及Ⅳ组EC50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混合舒芬太尼(0.2~0.6μg/ml)或芬太尼(1—3μg/ml)可增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明显强于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推荐浓度分别为0.4μg/ml、2μg/ml.  相似文献   
53.
54.
采用小剂量氯胺酮静注普鲁卡因局麻,行剖宫产术50例。结果其对母婴皆无明显影响,无痛占90%,说明本法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 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n=145)、氢吗啡酮组(H组,n=142)和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组(RH组,n=138)。采用患者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R组、H组和RH组镇痛泵药物浓度分别为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40 μg/ml和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15 μg/ml。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1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产时发热例数、阴道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麻醉药用量、PCE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取脐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pH、BE值、Lac浓度。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寒战、瘙痒、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R组比较,H组和RH组镇痛后2、3、4、5 h和胎儿娩出即刻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组产时发热率、脐动脉血pH值、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CEA有效按压次数、PCE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RH组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脐动脉血pH值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H组比较,RH组产时发热率、寒战发生率明显升高,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明显延长,氢吗啡酮用量明显减少,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率低,镇痛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6.
徐世琴  沈晓凤  赵青松  王伟  马丽 《江苏医药》2005,31(12):904-905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100例。Ⅰ组在宫口开至2~3cm时开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药为0.1%布比卡因+20弘g芬太尼共2ml;Ⅱ组按产科常规处理。分别在宫口开全时、产后2h及24h抽取产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并观察镇痛效果及哺乳情况。结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效果良好,Ⅰ组在宫口开全时血清PRL显著高于Ⅱ组(P〈0.01),而两组产妇在产后2h及24h血清PRL及泌乳始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增加PRL的分泌,但对泌乳始动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等效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用于治疗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
方法 选择腰麻后出现低血压的子痫前期产妇111例,年龄22~36岁,BMI≤35 kg/m2, ASA Ⅱ级,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56)和麻黄碱组(E组,n=55),分别在出现低血压(SBP<基础值80%)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 μg或麻黄碱4 mg。观察产妇入室时、腰麻后1、3、5、10 min、胎儿娩出时HR和SBP。记录腰麻完成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心动过速(HR>120次/分)、心动过缓(HR<60次/分)和高血压(SBP>基础值120%)的发生情况;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和寒战。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 与E组比较,N组腰麻后3、5、10 min及胎儿娩出时产妇HR明显减慢(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脐动脉血pH、HCO-3和BE明显升高(P<0.05),乳酸(Lac)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眩晕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aO2、PaCO2、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等效去甲肾上腺素与麻黄碱治疗子痫前期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相似,但去甲肾上腺素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8.
分析80例5min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指出剖宫产原因主要为胎儿窘迫,其他包括胎盘早剥、相对头盆不称、脐带脱垂、子宫破裂,同时总结相应的护理配合措施。  相似文献   
5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表现为炎症或溃疡。临床上可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 ,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有关 ,也有遗传、感染和精神等因素的参与。 1995~ 1999年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与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激素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 5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按 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根据纤维结肠镜检查及…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妇科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A组)或生理盐水5 mL(B组),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观察1 min,记录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和强度。记录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两组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反射强度明显低于B组(8%vs.28%,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可以有效降低妇科全麻诱导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