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40例营养不良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和/或机械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营养组加用了营养支持,2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时2组病人FEV1、FVC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组治疗后FEV1、FVC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营养组FEV1、FVC均优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营养不良COPD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增强.结果 16例均为胸腔内单发肿块,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直径2.3~19.0cm,12例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多数内见囊变及坏死,4例内见钙化,4例小肿块密度均匀,平扫CT值21~37HU,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CT值43~85HU,8例呈“地图样”强化,7例肿瘤内见血管影.7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SFTP的MSCT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大小、范围、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但最终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足月妊娠孕妇使用普贝生改善宫颈条件、提高引产成功率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将72例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阴道试产禁忌的孕妇阴道后穹隆横放置普贝生1枚,比较其应用前后宫颈条件的改善,观察用药后宫缩情况、宫缩发动时间、胎心胎动情况、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普贝生可有效、安全地用于促进宫颈成熟和提高引产成功率,耗时短、损伤小、方便、较易被待产妇及家属接受。结论在严密观察及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下,普贝生作为一种促宫颈成熟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3cm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病例的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资料,比较两种方法中小肾癌的灌注特征、准确性及对坏死灶和假包膜的显示率。[结果]肾细胞癌在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中的灌注特点表现为"快进快退"者分别为74.29%和78.57%。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小肾癌的准确性为84.29%,对假包膜和坏死灶的显示率分别为61.43%、55.71%;增强CT诊断小肾癌的准确性为87.14%,对假包膜和坏死灶的显示率分别为64.29%、58.57%。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肾癌诊断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对假包膜及坏死灶的显示率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小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增强CT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不断推广与完善,快速康复成为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围手术期ERAS管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吻合口漏等)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增加了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大量文献提出,一些炎性因子与术后吻合口漏有显著相关性,且对其发生有重要预测价值,但其在ERAS风险管控中的预测价值尚无报道。文章就炎性因子在消化道肿瘤术后ERAS管理中预测吻合口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较敏感的预测指标,指导患者安全出院。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腋路、锁骨上)在桡骨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90例择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手术”的成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记录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测定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区的痛觉消失时间,评价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基本资料与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21±6) min比(2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长于B组[(8±5)min](P<0.05);A组和C组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18±6) min比(17±6) min],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10±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最高(90%).A组和C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阻滞,B组有1例患者止血带不耐受.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短,在桡骨远端手术中麻醉优秀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通过观察经椎间孔镜加药物灌洗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客观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便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一年间本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 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抗痨药物,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采用经椎间孔镜病灶清除加药物留置冲洗治疗,平均在术后2周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CRP和血沉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CRP分别为23.914.5 mg/L和26.112.6 mg/L,血沉分别为33.41.6 mm/h和34.11.3 mm/h(P>0.05),术后3个月CRP分别为4.4 2.1 mg/L和4.82.3 mg/L,血沉分别为7.11.9 mm/h和5.72.1 mm/h(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CRP与血沉均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ODI指数分别为12.254.46和12.145.81,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加药物留置冲洗与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结核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创伤小,安全性高,影响因素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严重创伤患者常出现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据统计,创伤后24 h内死亡的患者中,因无法控制的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占30%~40%[1],25%~35%的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发展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死亡率升高4倍。所以应尽早采取相应救治措施,防止并发症,优化输血治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