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61.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巢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5 0只 ,体重 2 80~ 32 0g。制备慢性压迫性脊髓中度、重度损伤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 3,10d模型 ,自距压迫边缘至 5mm段脊髓组织切片。正常成年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 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中、重度损伤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 3d ,巢蛋白在白质、灰质及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和减压后 10d组白质中均有明显表达 (P <0 .0 5 ) ,以重度压迫组最为显著 (P <0 .0 1)。减压后 10d组灰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损伤组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强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 ,胞体肥大 ,突起增粗、增长。 结论 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早期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对脊髓具有重要的营养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2.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及减压后神经病理学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方法选用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轻、中、重压迫组和减压组.应用磁刺激MEP各组行30 min、6 h和1、2、4周动态观察.用HE染色观察脊髓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轻度压迫组MEP潜伏期在损伤后30 min及6 h比术前分别延长0.29倍和0.32倍,至4周恢复,与术前相比,伤后30 min和6 h中度压迫组MEP潜伏期延长0.83倍和0.88倍,重度组延长1.14倍和1.22倍,减压后MEP潜伏期分别缩短了0.21倍和0.23倍.结论轻和中度压迫组的病变是可逆的,而重度压迫导致神经细胞和运动功能的不可逆改变.MEP能反映脊髓受损程度,可作为评价减压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4.
联合应用ATP和NGF对体外培养乳鼠脊髓神经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 (ATP)和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联合使用时对体外培养的乳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利用神经细胞培养技术 ,根据不同干预分为NGF组、ATP组、ATP加NGF组以及单纯对照组。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并测量细胞突起的长度 ;用MTT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 实验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和轴突的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比较MTT值 :ATP组与ATP加NGF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4.2 5 ,P <0 .0 1) ;NGF组与ATP加NGF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3 .5 0 3 ,P <0 0 5 )。比较细胞突起长度 :ATP加NGF组分别与ATP组、NGF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ATP、NGF对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均有较强的维持作用 ,并能促进轴突生长 ;而两者联合使用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5.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结果,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狭窄及有临床症状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7例。6例影像学多间隙狭窄患者中仅对有临床症状节段行手术治疗,而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狭窄节段未予手术减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17例随访6-57个月,Frankel A级1例无恢复;B级2例1例无恢复、1例恢复为C级;C级5例恢复为D级3例、E级2例;D级9例恢复为E级8例、1例仍为D级但有改善。结论有临床症状且有影像学证实的胸椎管狭窄应尽早行手术减压治疗,远离目标减压节段的影像学狭窄不需手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新型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方法:实验于2005-03/08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完成。①抽取兔骨髓液经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在经过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吸附于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上,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处。②36只健康青紫兰兔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2只。细胞材料复合物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复合物植入双侧股骨髁间窝软骨缺损处;单纯复合材料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植入。③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兔子,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参照O’driscoll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原代培养骨髓细胞7~10d后,多数细胞旋涡状排列。传代6h后细胞开始贴壁,5-7d铺满瓶壁。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②各组兔术后大体观察、股骨组织学检查:细胞材料复合物组术后12周大体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复合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修复组织表面结构:0.45&;#177;0.25,1.15&;#177;0.25,2.47&;#177;0.39,P〈0.05;缺损填充深度:0.35&;#177;0.15。1.27&;#177;0.27,2.63&;#177;0.27,P〈0.05;与周围软骨结合情况:0.58&;#177;0.08,1.10&;#177;0.24。1.87&;#177;0.64,P〈0.05)。细胞材料复合物组12周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光镜下可见已形成正常软骨厚度的软骨层及完整的软骨下骨,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修复组织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强度与周围正常软骨无差别。软骨缺损处为透明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各项(缺损填充深度、与周围软骨结合情况、修复组织表面结构、细胞形态、潮线形成、甲苯胺兰染色)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复合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③各组兔修复组织吸光度值形态分析:修复方法在基质分泌方面优势顺序为:细胞材料复合物组〉单纯复合材料组〉空白对照组。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材料以类透明样软骨组织完整修复缺损,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可以做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c-fos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0,15min,1,2,4,8,12,24h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各注入VEGF溶液15μL(含VEGF20μ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神经元。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前后c-fos基因的变化。结果正常组脊髓前角中未发现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VE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t=24.25)。c-fos基因表达在正常脊髓组织中呈弱阳性,在生理盐水组中表达明显增加,VEGF组c-fos基因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1,t=12.03)。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增多和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VEG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c-fos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非手术椎体骨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纳入198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关于中国人群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文献。纳入标准为公开发表且可提取有效数据的文献。排除标准为病理性骨折以及NOS文献质量评分6分的文献。2名研究员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及提取文献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提取的数据,研究指标有:性别、术前椎体骨折数量、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椎间盘骨水泥漏、BM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度、年龄、甲状旁腺素、骨密度(BMD)上述9项指标。结果:最后纳入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共包含3177例患者,发生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5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中国人群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术前多个椎体骨折[OR=1.61,95%CI=(1.08,2.39),P0.05]、骨水泥漏入椎间盘[OR=2.44,95%CI=(1.32,4.51),P0.05]、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OR=3.47,95%CI=(2.36,5.09),P0.05]、女性[OR=1.36,95%CI=(1.06,1.75),P0.05]、高龄[WMD=0.86,95%CI=(0.10,1.62),P0.05]、低骨密度[WMD=-0.66,95%CI=(-1.09,-0.22),P0.05]、高甲状旁腺素[WMD=4.67,95%CI=(4.22,5.13),P0.05],而BMI指数[WMD=-0.13,95%CI=(-1.55,1.28),P0.05]、后凸畸形矫正度[WMD=1.92,95%CI=(-1.16,4.99),P0.05]与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无关。结论:术前多个椎体骨折、骨水泥漏入椎间盘、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高甲状旁腺素、女性、低骨密度是国人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背景:关于成年哺乳类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特征和来源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无肯定性结论。目的:通过分析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特征和来源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择成年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中度组(压迫物占椎管矢状径的40%)、重度组(压迫物占椎管矢状径的60%)及重度压迫损伤24h后减压3d、10d组,每组10只。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压迫临近段(距压迫边缘至5mm)脊髓灰质和白质内nestin的阳性表达并测量其灰度值。②各组大鼠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中度压迫组(白质235.33&;#177;6.48,灰质196.28&;#177;6.55)、重度压迫组(白质190.45&;#177;4.91,灰质173.15&;#177;5.98)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3d组(白质198.39&;#177;3.24,灰质180.38&;#177;4.51)和减压后10d组白质(202.55&;#177;3.54)中巢蛋白均有明显表达(P〈0.05),以重度压迫组最为显著(P〈0.01)。减压10d组的灰质和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巢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损伤组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增长。结论: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早期存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对脊髓具有重要的营养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0.
葛根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们采取葛根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