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考组(32例),给予观察组大剂量厄贝沙坦,给予参考组小剂量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参考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白蛋白、血尿素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和大剂量厄贝沙坦对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而大剂量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小剂量厄贝沙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52.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证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1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23—36)天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VI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在体内不能完全降解、吸收,且成骨能力较差。 目的:评估新注射型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 方法:将注射型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肉内,将其浸提液分别注射至昆明小鼠体内与新西兰兔背部皮内。 结果与结论:注射材料浸提液后,小鼠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腹腔各脏器无明显水肿、粘连、坏死等;兔背部浸提液注射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等皮内刺激反应。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植入兔背部肌肉早期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后逐渐减弱,包膜样结构逐渐被吸收,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材料周围肌肉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氧化相关酶活性无明显减弱。提示新型可注射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55.
背景:目前关于骨盆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主要是针对正常和外伤后的骨盆,缺乏对Enneking Ⅱ区的恶性肿瘤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盆环缺损后骨盆生物力学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观察正常骨盆及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患者站立体位下应力分布。 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1例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17个月患者的骨盆原始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 8.1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再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 6.7-1分析软件,分别以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的骨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对双脚站立、患侧单脚站立两种静力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加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2种有限元模型中,不同站立体位相同载荷下健侧骨盆应力值接近;患侧组配式半骨盆假体不同站立体位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髋臼杯上方CS脊柱内固定器与髋臼杯连接部内侧,所受最大应力均远低于其疲劳强度;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站立位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正常骨盆基本一致。说明:①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对健侧骨盆影响较小。②站立体位下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安全性好。③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骨盆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规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基础。  相似文献   
56.
近几年,一些单位滥施鼠药,急于求成,不计后果,造成某大型钢铁企业厂区内鼠密度回升,鼠情鼠害严重,鼠媒停电事故时有发生。为尽快控制鼠害,巩固达标成果,我们于1996年4~5月选用杀它仗和杀鼠迷毒饵,在2个各自封闭的厂区内进行大面积灭鼠实验。1材料与方法11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位于城郊结合部,占地面积110km‘,厂区内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有要害重点生产防鼠单位近百个,食堂256个。‘由于厂区灭鼠区域界线难以划定,故对冶炼、轧钢及非主体生产单位用杀它仗毒饵灭鼠,生活区用杀鼠迷毒饵灭鼠。毒饵投放在鼠洞和鼠取食场所之间的墙…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用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作为治疗组,35例血液透析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液中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清除率,电解质变化及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结果治疗组BUN清除率81%,Cr清除率89%;对照组BUN清除率69%,Cr清除率77%(P<0.01).两组对纠正电解质紊乱(P>0.05)无差异.治疗组治愈时间21.5±3.8天,对照组治愈时间29±4.2天(P<0.01);治疗组治愈率98%,病死率2%,对照组治愈率91.4,病死率8.6%(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灌注疗法尤其是有效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灌入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提高BUN、Cr的清除率,纠正电解质紊乱,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8.
血液透析观察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责任,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我院自行设计了血液透析观察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经过.自1999年5月临床应用以来,共计1266例次,无1例失误,无医疗纠纷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股骨近端不同缺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股骨近端在慢步行走步态周期中的局部应力及应变,估计骨折可能范围,为临床于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CT扫描股骨全长建立股骨近端3种缺损情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慢步行走负荷加载,分析股骨近端小转子区、转子间区和股骨颈骨缺损的应力变化.结果 ①小转子中点水平的股外侧...  相似文献   
60.
目的:设计制备适合于山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的颈椎间融合器PDLLA Cage,探讨PDLLA Cage对山羊颈椎C3-4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作用。方法:首先设计制备PDLLA Cage,并进行力学检测,27只山羊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n=27);B组:PDLLA Cage组(n=9);C组:钛合金Cage组(n=9):D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组(n=9)。完全切除颈3/4椎间盘后植入以上颈椎内植物,预载荷20N,采用1.0 Nm-4 Nm逐级加载纯力矩的方法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的生物力学测定,由此计算出各组平均刚度(stiffness)及活动范围(ROM),并行比较。结果:角位移变化各向量PDLLA Cage和钛金属Cage组的角位移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除侧弯4Nm加载时PDLLA Cage组与三面皮质髂骨无显著差别(P>0.05)外,Cage组与三面皮质髂骨组比较各向量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面皮质髂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后伸和侧弯两种向量组间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 );后伸和旋转加载,以及前屈加载1Nm时角位移变化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Cag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植入Cage后颈椎刚度显著增大,后伸和旋转加载时PDLLA Cage与钛合金Cage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钛合金Cage在其余各方向上的刚度均最大(P<0.05 )。PDLLA Cage比三面皮质髂骨组的刚度大 (P<0.05 )。结论: PDLLA Cage植入山羊颈椎能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