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AS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CRP的含量.结果 活动期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含最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活动期AS患者的年龄较非活动期患者小、病程也较非活动期短.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浓度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即使在非活动期AS患者体内仍存在一系列免疫活动,故应在早期积极控制病情的进展,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活动期.  相似文献   
12.
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在6—8周。功能预后按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移位严重的肩胛颈骨折、肩胛骨体部骨折应强调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肩关节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视骨折类型不同可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肩胛骨外缘的直切口可解决绝大多数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切口短、创伤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牢靠的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我科自2005-07~2010-07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42例手术治疗和2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平均3.8个月,除外观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有差异外,骨折均为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等方面2组无差异。结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是可行的,但要求手术过程轻柔细致,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预防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内固定方式分别选用“T”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17例均取自体骼骨作肱骨头颈部骨缺损处填塞植骨术,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17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年7个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Neer评定法和肩肘外科功能评定法综合评估优良率达87.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时因骨质疏松常造成骨折断端骨质丢失严重,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应正确把握手术指征,采用有效、简便和损伤小的较牢固内固定物并植骨重建肱骨颈部,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89分。术后肢体延长3~5 cm,平均3.5cm,疼痛缓解,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假髋臼骨性关节炎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纤维蛋白复合片(BMP/FS)修复膝关节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切除增生骨赘、硬化关节面和恢复正常关节间隙同时,采用BMP/FS干燥片覆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年,关节间隙维持关节成形后正常宽度,关节伸屈度较术前增加25°~70°,平均45°,关节稳定,疼痛缓解。结论BMP具有良好的软骨诱导活性,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而纤维蛋白为可降解、理想的BMP载体材料,其复合物修复关节面效果满意,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胸椎间盘突出、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及硬脊膜内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外科处理特点。方法 自 1985~1998年以来 ,共收治 15例胸椎间盘突出 ,12例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5例腰椎硬脊膜内椎间盘突出共计 32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征象 ,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胸椎椎间盘突出 ,具有明显的椎体束征与肋间神经受压症状 ;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以坐骨神经放射痛为主 ,腰痛轻微、抬腿试验可以阴性 ,可有上位或下位神经根受压定位体征 ;硬膜内椎间盘突出 ,表现强迫体位 ,呈现大小便异常。结论 分析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特点 ,为其诊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踝关节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常见损伤,但Bosworth骨折脱位是踝关节罕见的骨折脱位,由Bosworth在1947年首先描述及报道[1],其特点是腓骨骨折近端嵌入胫骨后侧而导致距骨脱位后难以闭合复位,需要切开复位。因其损伤机制及特点,容易出现漏诊,如未及时诊治,或按照一般踝关节骨折处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内抗生素持续局部给药方法治疗非明显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33例。结果:用药时间7~21d,于用药当天开始肢体疼痛减轻、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皮肤色泽由黑红转暗红直至正常,窦道脓液渗出减少变为稀薄,直至干燥、结痂而愈合;全身中毒症状完全消除,经8~3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随着影像介入技术应用,敏感抗生素在病灶持续应用成为可能,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方式,可保持病灶内高血药浓度状态7~21d,在此间可依据致病菌对抗生素不同敏感性进行调配,使病灶区内始终保持足量、敏感抗生素的内环境,从而更直接促进炎症吸收、消除、转归,为新生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与抗生素全身给药相比,其抗生素弥散迅速、持久、吸收完全,因而对反复发作又未见明显死骨形成的骨与软组织感染,实为较确实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