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3篇
  免费   1226篇
  国内免费   746篇
耳鼻咽喉   280篇
儿科学   245篇
妇产科学   153篇
基础医学   977篇
口腔科学   300篇
临床医学   3223篇
内科学   1690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660篇
特种医学   7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8篇
外科学   1312篇
综合类   6732篇
预防医学   2542篇
眼科学   163篇
药学   2548篇
  28篇
中国医学   2947篇
肿瘤学   65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600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1210篇
  2013年   1141篇
  2012年   1212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161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1061篇
  2004年   1006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790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609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149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0篇
  1962年   23篇
  196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依靠磁共振(MRI)成像技术,区分强直性脊柱炎(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总结MRI下骶髂关节不同炎症阶段AS病人中医证型规律及临床特征,为骶髂关节MRI成像技术指导中医辨治AS,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影像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纳入MRI表现有骨髓水肿(早期炎症)或脂肪浸润(晚期成熟炎症)的40例AS病人,分为早期炎症组和晚期炎症组,通过肾虚湿热证和肾虚督寒证量表进行中医证型区分,比较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CRP)、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MRI表现区别,分析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相关性。结果(1)肾虚湿热组MRI积分(42.34±18.32),肾虚督寒组骶髂关节MRI积分(18.23±8.42),两组比较,肾虚督寒组MRI积分显著降低(t=5.618,P=0.000);(2)与早期炎症组比较,晚期炎症组ASDAS-CRP积分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肾虚督寒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无相关性,肾虚湿热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骶髂关节MRI区分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技术,对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5 kV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制备的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充电面与制备的5-FU贴剂背衬层结合制成表面电位为+5 kV的驻极体5-FU贴剂,再将+5 kV驻极体、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通过测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研究瘢痕增生状况,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上述驻极体、5-FU贴剂和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兔耳创面自然愈合4周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②正极性驻极体不会导致创面过度修复。③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通过减少瘢痕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的表达量,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④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优于5-FU贴剂。结论 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用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正>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最早见Sherlock报道,是以肝内胆管减少为病理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病因中包括发育、代谢和免疫学异常、血管病变、感染、淋巴病、药物等因素,真正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2]。1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无业,因"间断乏力1年"于2011年4月8日入院。既往19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口服避孕药17年(为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目前ALT持续正常(PNALT)以及持续或间断升高(PIEALT)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对该组患者LSM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将在2012年9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208例初治CHB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瞬时弹性扫描仪(FS)检查。PNALT组:在最近1 a随访至少3次,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ALT水平均正常,入组时ALT正常;PIEALT组进一步分为ALT轻度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但2×ULN)以及ALT明显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2×ULN),入组时ALT2×ULN。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当ALT2×ULN时,用于诊断以及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标准分别为LSM≥10.6 kPa和LSM7.4 kPa。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试人群平均LSM为(6.2±2.9)kPa。在PNALT患者中,LSM≥7.4 kPa占14.3%(18/126),LSM≥10.6 kPa占2.4%(3/126)。在总体PIEALT患者中,这个比例分别是35.4%(29/82)以及13.4%(11/82)。多元回归分析中,ALT1×ULN(OR=2.63,P=0.037)、男性(OR=5.29,P=0.012)是LSM≥7.4 kPa的独立影响因素;HBV DNA定量5 log10拷贝/ml是LSM≥10.6 kPa唯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84,P=0.046)。结论在PIEALT和PNALT的CHB患者中,分别有35%及14%的患者不能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可能;大约13%的PIEALT患者根据LSM结果可判断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对于ALT1×ULN、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大于5的男性CHB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急性脑卒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03至2018-03入院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MRA、DWI 以及高分辨核磁血管(HR-MR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HR-MR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MRA及MRA联合DW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0.00%、96.87%和87.50%,MRA联合DWI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5.00%、96.87%、92.50%,后者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前者。MR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3.15%、70.49%和68.75%,MRA联合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47%、86.88%、87.5%,联合诊断各项指标均高于MRA诊断。结论 相比单独MRA检查,MRA联合DWI能更准确判断动脉狭窄的部位。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掌握甘肃省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基线患病情况,了解其发生、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样本,运用标准问卷与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完成调查,采用Spss 16.0分析数据。结果甘肃省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加权月患病率为6.7%,其中城市月患病率7.2%,农村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月患病率男性6.3%,女性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年龄别月患病率最高者为0-4岁组(15.1%),其次为5-14岁组(8.9%),45-64岁组最低(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全年加权月患病率有明显季节性分布,夏季最高(8.3%),其次为春季(6.5%),季节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P〈0.05)。结论甘肃省社区人群中急性胃肠炎患病水平高于全国水平,省内东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地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DWI及IVIM-DWI在直肠癌淋巴结(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DWI及IVIM-DWI检查。比较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长径、长-短径比、常规DWI上的eADC值、ADC值及IVIM-DWI 参数值(D、 D*和 f)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进行的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性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分别为 (10.23±5.63)和(5.11±1.35) mm]、长径[分别为(13.08±7.30)和(6.25±1.34)mm]、eADC值[分别为(0.726±0.168)和(0.297±0.074)]和D*值[分别为(27.916±23.277) ×10-3和(8.660±2.475)×10-3mm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长径、eADC值和D*值鉴别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8、0.999和0.991,其中以e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磁共振单、双指数DWI对直肠癌转移LN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以eADC值在直肠癌转移性LN的诊断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