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合用罗派卡因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2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用0.5%罗派卡因30mL(含1:200000肾上腺素)。其中,A组无布托啡诺,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局麻药中加入布托啡诺0.5mg、1mg、2mg。然后分别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以及术后镇痛维持时间。结果:麻醉的起效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维持时间C组、D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1);在术后的8h、12h、24h、36h时,A组和B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D组明显大于其它分组。结论: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合并罗派卡因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麻醉效能和术后的镇痛效能,尤其是加入布托啡诺1mg时,既能获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患者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2.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 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趋向 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疗效。方法:4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三种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效果的评价。分别为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单纯硬膜外吗啡镇痛、单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结果: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吗啡镇痛和单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镇痛方法以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单侧肘关节以下小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成功后,P组于手术实施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0.9%氯化钠液2mL稀释),C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液。分别于术后6h、8h、12h、24h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记录最早出现疼痛的时间及VAS疼痛评分,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患者数,首次用镇痛药的时间及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8h、12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患者数及首次要求镇痛时的VAS疼痛评分P组均低于C组(P〈0.05)。而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5.
背景 围术期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体和离体实验发现七氟烷预处理能够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然而,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内容 现从七氟烷预处理对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t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  相似文献   
66.
患者,女,73岁,因黑便、乏力8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入院.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黑便,每天大便量如常,无变细,次数无增多,伴全身乏力、双下肢水肿,当地查血红蛋白 94 g/L,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正常,遂就诊我院血液科门诊,查血清铁5.7 μmol/L,铁蛋白4.9 ng/L,叶酸、VitB12升高,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检测、血红蛋白电泳、Coombs试验、CD55/CD59、冷凝集试验阴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建议住院完善胃、肠镜等检查.患者拒绝入院,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贫血胃黏膜像.  相似文献   
67.
刺激参数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刺激参数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监测的影响,为临床进行MEPs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3~64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经颅电刺激技术记录MEPs,患者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选择拇短展肌作为记录肌肉。分别给于不同的刺激强度(100、200、300、400和500V)、刺激频率(100、200、500和1000Hz)和脉冲数(2、3、4、5和6个)时记录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不同刺激参数对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刺激强度≥300V,刺激频率≥500Hz以及脉冲数≥3个时的MEPs记录成功率为100%。②刺激频率和脉冲数可显著影响MEPs的波幅(P值均〈0.01),以刺激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刺激强度对MEPs波幅的影响不显著。刺激频率可显著影响MEPs的潜伏期(P〈0.001);刺激强度和脉冲数对MEPs潜伏期的影响不显著。③随刺激频率的增高,MEPs波幅呈显著增高趋势,潜伏期呈显著下降趋势;脉冲数5和6个时记录的MEPs波幅最高;不同刺激强度记录的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最佳刺激参数为刺激强度300V,刺激频率1000Hz,脉冲数6个。结论:刺激频率是影响MEPs波幅的最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可显著提高MEPs的波幅。  相似文献   
68.
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源性腹膜炎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不一定要手术.常在新生儿内科病房治疗。我科1978-06-1988-08收治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76例,经内科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及其浓度,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6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怫氟醚组和地氟醚组。每个患者在清醒和挥发性麻醉药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3、0.5、0.75、1.0和1.5MAC时记录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13(颈髓)及N20(大脑皮层)。观察皮层电位N20、颈髓电位N13的潜伏期、波幅和中枢传导时间(CCT)的变化。结果 三种吸入麻醉药不改变皮层下电位N13的潜伏期和波幅(P>0.05)。而皮层电位N20的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CT)随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波幅则下降(P<0.05)。其中吸入安氟醚在呼出末浓度1.0MAC时有3例患者波形消失,在1.5MAC时共有6例患者波形消失,而异醚和地氟醚呼吸末浓度只在1.5MAC时有3个患者波形消失。结论(1)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SSEP的皮层成分N2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对皮层下成分N13波影响轻微;(2)在三种吸入麻醉药中,安氟醚对皮层SSEP影响比异氟醚及地氟醚更大,而后者作用相似。术中SSEP监测时,安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0.75MAC时是合适的;异氟醚、地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1.0MAC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57例实施先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患儿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情况。其中2007年7~12月间为抑肽酶(aprotinin)治疗组(AP组n=265);2008年2~7月为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治疗组(TA组n=292)。全部患儿按手术复杂程度分为:复杂先心手术组(n=156,其中AP组n=79,TA组n=77);简单先心手术组(n=401,其中AP组n=186,TA组n=215)。简单先心手术组按体质量又分为〈10kg组(其中AP组n=129,TA组n=134)和〉10kg组(其中AP组n=57,TA组n=81)。抗纤溶药物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血制品用量;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抑肽酶的止血效果在复杂先心手术组中表现较显著,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比氨甲环酸组减少21%[分别为9.6(7.5~17.5)mL/kg和12.1(6.2~17)mL/kg](P〈0.05)。而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组术后出血量较体质量〉10kg组明显增多,但2种药物止血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在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患儿在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较其余各组显著减少。结论:抑肽酶在减少小儿复杂先心术后出血方面优于氨甲环酸。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