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四肢感染创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组25例,软组织污染、缺损不能一期闭合的面积较小的感染创面6例,急性骨髓炎开窗引流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慢性骨髓炎5例,骨折后继发感染3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的四肢感染创腔患者采用简易持续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肠造口袋、手术切口保护贴膜、吸痰管造成一个密闭创腔环境,以庆大霉素8×10万U加生理盐水500 ml溶液4 000 ml~5 000 ml持续24小时负压冲洗引流,7~10天为一疗程.结果 25例病人其中6例感染创面经1个疗程引流术后,创面清洁肉芽生长满意,即予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4例急性骨髓炎、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行2个疗程引流后直接缝合伤口;5例慢性骨髓炎行3个疗程引流后缝合伤口;3例骨折后继发感染、4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行3个疗程引流后,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行皮瓣转移成功.结论 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四肢感染创腔治疗中能够持续冲洗清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早期闭合,减少继发感染率,费用比常规VSD低,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利用肠造口袋和皮肤贴膜设计制作的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四肢感染创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组35例,软组织感染8例,急、慢性骨髓炎各4例、7例,化脓性关节炎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感染5例,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骨外露4例。所有患者采用全身抗感染结合封闭负压持续引流进行治疗,以7d为一疗程,大多数为2~4疗程。结果本组术后随访半年,感染控制,创面愈合30例,复发5例,予以继续换药等处理。25例一期封闭创面,4例术后行皮瓣转移修复后创面愈合,3例引流后缝合伤口,3例创面肉芽生长度良好行植皮术。结论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制作的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取材方便、制作简易、价廉;引流彻底,促进感染控制、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工作量;缩短疗程,节约治疗费用,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行髓核摘除术和/或腰椎融合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仅为0.1%~4%[1-2],但症状重,病程长,后果严重,早期不易诊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2003-02-2008-01,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深部感染的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中前足背软组织覆盖较薄,容易造成肌腱、骨头外露,导致组织坏死,功能欠佳。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用于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车祸及其他重物压伤易致中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常用修复方法包括带蒂皮瓣修复,游离血管皮瓣修复以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这些修复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外踝上皮瓣或筋膜瓣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但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治疗和预后的研究,将有助于减轻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残疾人数,减少手术人数.方法 根据福建省惠安县32280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AIS的筛查、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脊柱侧凸的预后等方面对AIS进行研究.结论 对脊柱侧凸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预后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其中胸椎间隙3例、T12L1间隙2例、腰椎间隙10例、L5S1间隙3例。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但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13~45个月,平均2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内植物的应用对感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7.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以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分析42例病例,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进行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者,选择邻近的逆行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腓肠肌皮瓣;如周围皮肤有较轻损伤,用腓肠肌皮瓣;皮肤缺损范围大者,组合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瓣或腓肠肌皮瓣;创面较小,选用比目鱼肌肌瓣或腓骨短肌瓣。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37例,5例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肌瓣转移,2例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是最佳修复方式,不同的术式可满足各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8.
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车祸等损伤致足踝周围组织损伤临床上常见,此处皮下组织少,损伤后易致骨关节及肌腱外露,并发骨关节感染及坏死。用皮瓣修复创面可以加快骨关节及肌腱裸露创面的修复,减少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在小腿内侧,切取便利,成活率高。我们于1998年2月-2003年6月用该皮瓣修复足踝周围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11例,缺损性质:车祸伤7例,重物压伤1例,电锯伤1例,皮肤恶性肿瘤1例,足跟慢性溃疡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6例,小腿下段2例,跟腱部2例,中前足背1例。轴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平均为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cm×8cm~12cm×18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1.5个月至6个月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供区存在状态良好,可利用性大,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是踝足部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0.
髋部疾患治疗期间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常导致医疗纠纷。本文回顾笔者白1999~2005年间收治1007例髋部疾患病者,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2例,探讨其意外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