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家兔鼻腔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为吸入性毒性研究提供有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方法 采集正常成年家兔的鼻腔,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三氯甲烷脱脂,甲酸溶液脱钙后,从鼻腔顶端开始连续切片,HE染色,对其中具有标志性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部位的4个切面的主要上皮类型和组织结构进行评价。结果 切面Ⅰ在紧靠门齿后修取,主要排列有鳞状上皮带有少量密集的变移上皮,该部位仅适用于灌注给药试验的毒性病理学评价。第一个腭脊处修取切面II,主要排列有变移上皮和呼吸上皮。紧靠第一个上前臼齿前修取切面III,紧靠第一个上臼齿前修取切面IV,切面III和切面IV排列有呼吸上皮和嗅上皮,通常还分布有鼻相关性淋巴组织。与大鼠、小鼠、狗、猴相比,家兔鼻腔的相对体积与人类似。结论 通过家兔明显的颅骨解剖标志物确定鼻腔的4个组织切面,可完整涵盖所有鼻腔内的组织结构特征,这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鼻腔的科学性评估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2.
网络和系统基础设施是GLP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的基本构架,其验证和管理工作对计算机化系统在GLP机构中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可在计算机化系统的系统生命周期中被验证,也可独立验证。基础设施验证应全面考虑其特殊方面如基础设施配置、规模和复杂性、硬件和软件以及网络通信等,从而实现以监管为目的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简述了计算机化系统基础设施的验证方法和管理工作特性,以期为建立符合我国GLP原则和法规要求的计算机化系统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HPLC法测定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药物成分。方法:在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上,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水溶液(pH=4.0)=20+80为流动相,流速采用梯度变化,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5℃下检测。结果:该方法各组分变异系数小于3.59%,加标回收率在85.3%~113.8%之间。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能够检测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药物成分。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全血中23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全血样品,以In作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全血中的23种微量元素。结果 根据全血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及标准溶液的加标回收率评价了方法的准确度,23种元素除Cd、Hg偏低外,其余元素加标回收率在73.4%~118.9%之间,测定值与参考值吻合。结论 此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全血中23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针对羟基多环芳烃(OH-PAHs)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使用严格的控制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依据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LLC-GC-HRMS)测定尿中OH-PAHs,对标准物质、试剂、耗材、实验设备、实验环境及实验人员等环节逐一进行评估。使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进行外部质量评价。结果在13种OH-PAHs中,9-PHE的氘代内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氘—氢交换,不能用于尿样中9-PHE的定量监测;1-NAP、2-NAP的氘代内标在存放半年后会出现空白干扰;实验人员的吸烟习惯或实验室环境的烟草烟雾污染,会使试剂空白中2-NAP信号显著升高;实验设备及环境中目标物的持续蓄积会带来严重的空白干扰。结论氘代内标的氘-氢交换、实验人员的吸烟习惯和目标物的持续蓄积是影响OH-PAHs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尿液中OH-PAHs的准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一致性制片方法。方法 以Beagle犬脑组织肉眼可见的解剖部位,如额极、视交叉、动眼神经、脑桥、前庭耳蜗神经为标志,对Beagle犬脑组织(腹侧面向上)进行冠状水平单侧取材。并且对Beagle犬脊髓的颅颈段(C1~C2)、胸中段(T6~T8)和腰膨大处(L4~L5)进行横切面及倾斜横向面取材,并经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处理。结果 通过这种方法制作的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切片一致性高、质量好,包括了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结构,例如尾状核、基底核、大脑皮质(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脉络丛、海马、下丘脑、延髓、中脑、脑桥、丘脑、小脑和脊髓。结论 该制片方法简单易行且一致性高,可用于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制片。  相似文献   
67.
目的开展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Ⅰ(HS630)和细胞毒素美登素Ⅰ(DM1)的大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9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对照药(60 mg·kg^-1,Kadcyla )组,HS630低(6 mg·kg^-1)、中(20 mg·kg^-1)、高(60 mg·kg^-1)剂量组和DM1低(0.10 mg·kg^-1)、中(0.20 mg·kg^-1)、高(0.40 mg·kg^-1)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次。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活动、外观被毛、粪便等临床症状,每周2~3次称动物体重和摄食量,分别在给药后第2天和第21天解剖动物进行大体观察、称主要脏器质量、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给予HS630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毒性反应,60 mg·kg^-1剂量导致1/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HS630最大耐受量为20 mg·kg^-1,相当于DM1给药量0.34 mg·kg^-1。给予高剂量60 mg·kg^-1的HS630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肾、脾、肺质量增加,睾丸、附睾质量减少;肝、脾、肺(含支气管)、胸腺、胰腺、肾、肠系膜淋巴结、肠、精囊腺、前列腺、睾丸、附睾、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注射部位出现病理学改变。这些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 组相似。大鼠给予中剂量20 mg·kg^-1的HS630,临床症状未见异常,对体重和摄食量无影响,肾和肺质量增加,肝、脾、胸腺、胰腺、肺(含支气管)、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肾上腺、垂体、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大鼠在给予DM1后出现强烈的毒性反应,0.40 mg·kg^-1剂量导致2/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DM1最大耐受量为0.20 mg·kg^-1。给予高剂量0.40 mg·kg^-1的DM1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脾、肾上腺质量增加,胸腺质量减少。肝、脾、胸腺、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空肠、直肠、精囊腺、肾上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结论大鼠尾静脉分别单次给予HS630和DM1两种受试物,从耐受性、毒性症状、脏器质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抗体偶联药物HS630的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 相同;当给予HS630与DM1相近剂量时,HS630比小分子DM1有更好的体内耐受性和更宽的临床用药安全窗。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消毒剂中银离子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把稀释后或使用浸提法处理的消毒剂样品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中的银离子含量,并对方法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银离子含量在0~3 mg/L范围内,原子吸收的吸光值和消毒剂中的银离子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2.67×10-4+0.026x,相关系数为r=0.999 9,检出限为0.01 mg/L,定量下限为0.04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满足组分含量相关的加标回收率的要求。结论消毒剂中的银离子含量检测方法速度快,检出限低、干扰少、重现性好且定量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实现尿液样本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代谢物的批量测定,对已有方法的固相萃取过程进行优化改进,建立尿中12种PAEs代谢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尿样(2 mL)经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强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2%甲酸甲醇溶液洗脱后,省略氮吹浓缩程序,将洗脱液直接稀...  相似文献   
70.
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脑血流变化及围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 2 4h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颅内出血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 2 0 0 3年 3~ 10月间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 2 6例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及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的关系 ,分析临床围产因素 ,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 36例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颅内出血早产儿于生后 (6± 2 )h、2 4h脑血流速度增快 ,于出生 (6± 2 )h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相关 ,且出生窒息、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5 0 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结论 颅内出血早产儿于生后 6h存在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破坏 ,于生后 2 4h内脑血流存在过度灌注 ;且出生窒息、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 0 0g为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