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归元创疗汤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创伤患者22例,入选条件为ISS评分≥16分,达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给予常规疗法加归元创疗汤剂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对照组12例仅给予常规疗法.受伤入院后即给患者进行ISS评分,观察至次日如无胃肠道破裂或急诊手术后无胃肠损伤者给予口服或经胃管灌入归元创疗汤(观察组),或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和治疗后第3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离心后将血浆分装置-80℃冰箱保存,统一检测血浆内毒素、TNF-α及IL-6等.收集上述资料并观察排便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测定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后3 d,观察组的血浆细胞因子之间有明显差异.观察组血浆内毒素、TNF-α及IL-6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排便早于对照组.结论 归元创疗汤剂结合西医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排便,保护胃肠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阻止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FI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进行加压螺钉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人选对象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接受了康复干预治疗以及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FIM总分及多数分项评分明显高于3个月时测评结果,同时早期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FIM总分及大部分分项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尽早开始康复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FIM评分。  相似文献   
93.
甘氨酸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继发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甘氨酸对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继发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创伤性休克组(休克组)、甘氨酸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开始时,治疗组大鼠将甘氨酸按100 mg/kg溶于0.5 ml等渗盐水后经颈静脉输入,休克组输以同体积的等渗盐水.分别于复苏后3,6,12,24及48 h 5个时相点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HSP70和TNF-α mRNA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 结果 休克组复苏后3 h肝组织HSPTO和TNF-αmRNA表达即增加,复苏后6 h达高峰,治疗组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于复苏后12 h达高峰.与休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相点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HSP70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血清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改善(P<0.05). 结论甘氨酸可能通过增强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及抑制TNF-α mRNA表达的途径降低创伤性休克后继发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06—2015-01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研究,PLIF组34例,MIS-TLIF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ODI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结果 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56例均获得8~14(11.2±2.3)个月的随访。与PLIF组相比,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周VAS评分及O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与传统开放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理想临床疗效,但是MIS-TLIF在术中减少组织创伤及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PLIF。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9例平时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指出了平时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伤情特征,同时探讨了平时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特征可能是由于低速投射物缺乏强冲击波和空腔效应的原故。根据平时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伤情特点,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外科处理原则:1、手术时机以伤后48小时内或2周以内为佳,以防负损伤。2、手术处理不仅要行椎管探查、脊髓减压和金属异物取出,同时在颈椎、腰椎(胸腰段)需行脊柱融合,且以椎体融合更好,防止慢性脊柱不稳而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3、椎管内金属异物可作为手术的绝对指征。椎旁金属…  相似文献   
96.
创伤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的局部骨质疏松症是与全身性骨质疏松症相对照而言提出的概念,虽然它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并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研究。创伤性骨质疏松症尾指机体某一局部的骨量丧失及减少,例如,骨骼肌肉系统创伤、肢体制动、妊娠、放疗等所致的局部暂时忡的骨量镘失。这种骨量丧失既可发生在创伤局部,也可发生在邻近创伤的部位。创伤后的肢体制动及废用常导致快速的骨量减少,而这种骨量丧失又常是高转换型的,即: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加,但后者超过了前者从而导致净的骨量丢失。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因素参与了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节段撞击能量与几何参数、几何参数变化与生物力学的相互关系,为评判脊柱损伤程度及稳定性变化提供相应的客观标准,为治疗中采取适宜的生物力学方法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方法对 18例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进行不同能量的撞击,复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 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结合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进行椎体几何参数及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低能量撞击使节段出现结构"松弛"的现象,椎体几何参数仅角度参数部分出现变化( P< 0.05),表明椎间松弛、椎体无明显破坏.中、高能量撞击使椎体几何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中能量组后伸位时前椎体高( AVH)、畸形率 (DR)可基本恢复正常,而后椎体高 (PVH)和椎体直径 (VD)不能恢复正常( P< 0.05);高能量组 AVH和 DR后伸时也可恢复到正常,然而, PVH和 VD与正常相差更加明显( P< 0.01).牵伸作用后,中、高能量组除 VD外,其余线性和角度参数都能基本恢复至正常,表明牵伸能使椎体得到较好复位. 结论 AVH、 DR和角度参数可作为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指标;而 PVH、后单位高( PUH)不到正常的 85%时,预示着损伤节段结构的严重破坏,为重度爆裂粉碎骨折.牵伸力是满足椎体几何参数恢复的有效生物力学方法.重度爆裂骨折的后伸复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8.
BACKGROUND: It is a great potential study that calcium sulfate product loaded with antibiotics is developed, but this product is no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and security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99.
郭伟壮  兰涛  杨欣建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43-1146
目的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研究模型中miR-150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骨质疏松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采用卵巢摘除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micro CT检测模型中骨质情况,并分离BMSCs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检测结果,MTT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情况鉴定BMSCs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模型中miR-150、RUNX-2的表达情况,转染miR-150 mimics和inhibitor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UNX-2的表达情况,成骨诱导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红素检测不同处理组成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处理2个月后实验组骨小梁明显减少,稀疏,断裂,骨含量下降;BMSCs克隆数及细胞增殖能力6 d、8 d后显著降低,miR-150内源性表达异常升高,两组BMSCs表型CD29、CD44阳性,CD34、CD45阴性。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中RUNX-2表达显著降低,inhibitor抑制miR-150表达后,RUNX-2表达升高,miR-150 mimics组结果变化趋势与miR-150 inhibitor组相反。与对照组相比,mimics组ALP染色结果变浅,表达降低,而inhibitor组染色变深,表达升高。结论在成骨诱导过程中,miR-150可作为成骨负性调控因子,通过影响RUNX-2的表达影响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2006-04-2009-06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的内固定方式有:DHS32例,DCS8例,γ钉16例,PFN12例,PCCP10例,PFNA8例。对其中18例失败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原因。结果 86例中有18例失败,失败的类型为5型: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钢板螺钉断裂松动、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感染。手术技术欠缺、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内固定的设计缺陷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熟悉了解每种内固定装置的特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