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三维矫形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AIS患者29例,所有患者按主弯Cobb’s角分为重度组(Cobb’s角≥80°,共12例)与非重度组(Cobb’s角80°,共17例),并均在本院行后路脊柱三维矫形术。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采集冠状位主弯Cobb’s角及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并通过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及焦虑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弯Cobb’s角与AVT,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冠状位主弯Cobb’s角与AVT均得到明显降低,但两组间矫形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分分别为(6.6±2.3)分、(4.2±2.3)分,SAS评分分别为(67.8±6.0)分、(55.3±17.2)分,29例AIS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相关问题发生率前4位为病后活动困难(79.3%)、外表改变(72.4%)、悲伤(65.5%)、工作/学习(58.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DT与SAS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间心理状态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弯Cobb’s角与DT、主弯Cobb’s角与SAS、AVT与DT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AVT与SAS、性别差异与DT、性别差异与SAS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和焦虑问题,同时心理痛苦和焦虑问题的严重程度与脊柱畸形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后路脊柱三维矫形术的干预,AIS患者不仅可得到良好的脊柱矫形效果,同时能够使心理痛苦与焦虑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l osteo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兔血中白介素19、20(interleukin-19、20,IL19、IL20)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7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7只,模型组(M组)41只,HBO组30只.M组又分为造模完成组(M0组)10只,造模2周组(M2组)10只,造模4周组(M4组)10只,造模6周组(M6组)11只.HBO组分为2周HBO组(HBO2组)7只,4周HBO组(HBO4组)11只,6周HBO组(HBO6组)12只.采用注射内毒素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对模型组及HBO组动物进行造模处理,HBO 组在造模完成后开始HBO处理,1次/d,于造模2、4、6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IL19、IL20的变化,并于取血后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IL19表达:M0组明显增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4组表达较M0组下降,但M2组比HBO2组、M4组比HBO4组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20表达:M0组明显增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组的表达较M0组下降,但比HBO2组表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4组与HBO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6组表达较M4高,HBO6组继续下降,与M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N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正常;M2、M4组可见不同程度的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变性及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M6组表现为骨髓腔纤维化,成骨表现活跃.HBO治疗2周后,股骨头骨细胞核未见明显固缩,骨小梁间骨髓炎症反应明显减轻,骨母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治疗4~6周骨母细胞活跃增生,成骨形成.结论 SANFH时兔血中IL19、IL20含量增高,炎症反应是SANFH的病因之一.HBO治疗可抑制IL19、IL20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股骨头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比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multiple levels asymmetric Ponte osteotomy,MAPO)与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在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dult idiopathic kyphoscoliosis,AIKS)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后路MAPO或VCR手术,并随访2年以上的重度僵硬性AIK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脊柱全长左、屈位X线片)。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MAPO组与VCR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脊柱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顶椎偏距、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异,并对术前存在冠、矢状面失衡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冠、矢状面平衡的改善情况。结果:最终共对30例脊柱侧后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26.97±8.88岁,平均随访时间28.70±7.05个月。MAPO和VCR两组主弯从分别从术前平均103.21°±16.97°及110.79°±15.97°矫正至48.58°±17.27°及57.33°±17.43°,主弯矫正率分别为(53.13±13.71)%与(48.89±12.81)%。局部后凸从术前平均85.21°±26.80°及93.3°±25.09°矫正至39.66°±20.28°及56.90°±21.36°,后凸矫正率分别为(47.20±19.92)%与(38.38±12.89)%。两组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像参数包括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矢状面亚组分析除VCR组矢状面平衡出现增加外,其余平衡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但组内与组件并无统计学差异。VC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高于MAPO组。MAPO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VCR组。结论: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AIKS能够达到与VCR相似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改善,并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应用补肾中药对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发现补肾中药可尽快解除骨质疏松所致的自觉疼痛症状,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骨密度值,说明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有意义。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TLIF组(15例)和PLIF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评估椎旁肌肉的损伤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4±4.7个月,P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4.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PLIF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7d的CK明显低于PLI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患者(P<0.05)。PE-TLIF组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PLIF组有2例出现表浅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术后6个月时,PE-TLIF组Ⅱ级融合7例,Ⅲ级融合8例;PLIF组Ⅱ级融合12例,Ⅲ级融合9例,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PE-TLIF手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后入路减压融合术相似的手术疗效,且接受PE-TLIF手术的患者术后椎旁肌肉损伤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程度更轻,术后康复更快,但PE-TLIF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4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93年开始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开始采用DHS系列支持钢板治疗该型骨折旨在防止过度嵌插及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与分析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于我院接受单节段减压后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植入患者,收集相关人口统计资料、临床相关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再手术情况。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的各类临床与影像学参数的进行性统计学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平均年龄(57.70±12.29)岁,平均随访时间(31.11±20.44)个月。患者入院诊断腰椎管狭窄症90例(54.9%),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41.5%),腰椎滑脱6例(3.7%)。手术节段包括L4~5节段148例(90.2%),L3~4节段5例(3%),L2~3节段1例(0.6%),L5~S1节段10例(6.1%)。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24.02±24.12)min,平均出血量(178.48±111.85)ml。26例(15.9%,26/164)发生28例次并发症,并发症原因包括2例次(7.1%)手术一般并发症,6例次(14.3%)内固定直接并发症,19例次(67.9%)内固定间接并发症,1例次(3.6%)其它并发症。最终10例(6.1%,10/164)接受再手术。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oflex节段终板Modic改变,Coflex节段间盘压迫椎管占比均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再手术率为6.1%,安全性良好。主要并发症原因为原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BMI、手术节段椎间盘压迫椎管占比、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影响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间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资料32例,对比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像学变化,计算伤椎高度的平均恢复率,将恢复率高于和低于平均值的病例分为两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骨密度,术前伤椎高度,术前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引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伤椎高度的平均恢复率为48.91±0.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骨密度和术前伤椎高度三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伤椎高度和骨密度是影响伤椎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64和-0.377。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平均高度恢复率为48.91±0.78%;伤椎恢复高度的程度与患者术前伤椎高度和骨密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