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目的 胰腺癌组织芯片检测SFRP4的表达情况。方法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90例胰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FRP4在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病理特征、预后关系。结果 SFRP4蛋白主要在细胞胞质中表达;90例样本实验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SFRP4阳性表达率(31.1%)高于癌旁组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SFRP4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及预后无关(P>0.05)。结论 SFRP4在胰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SFRP4参与胰腺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2.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不但与人体总的脂肪含量增加有关,也与内脏脂肪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动脉硬化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但动脉硬化缺乏早期的预测指标,内脏脂肪含量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动脉硬化早期的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与内脏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参照枢椎椎管内壁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Naged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3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8岁。螺钉置入方法:紧贴枢椎椎管内壁确定距离中线的距离,以枢椎椎板下缘上2帅为进针高度,两线交叉点即为螺钉进针点。螺钉平行矢状面,指向寰枢关节面后缘高度,通过C型臂机侧位像确认螺钉向上倾斜角度。术后结合正、侧位x线片、螺旋CT三维重建及断层扫描图像,评价螺钉置入准确程度。根据螺钉与寰枢椎关节面的位置关系分为A、B、C三区,A区螺钉通过寰椎下关节面;B区螺钉在关节面的前方或后方(前方为B1,后方为B2);C区为螺钉在关节面的内侧或外侧(内侧为C1,外侧为C2)。结果共置入60枚螺钉。术中无椎动脉、颈脊髓、颈神经根及颅神经损伤。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植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个月,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改善明显者3例,部分改善者5例,无改善者1例,无神经症状加重患者。枕颈部疼痛完全缓解者8例,部分缓解者6例,无缓解者2例。60枚螺钉中,A区58枚(96.7%),B1区2枚(3.3%),无B2及C区螺钉。结论参照枢椎椎管壁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4.
李青青  王路  魏璐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8):1002-1005
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锻炼行为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的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教育方式,试验组联合应用可视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包括锻炼重要性、锻炼方法、锻炼作用、锻炼频率、锻炼注意事项)明显高于对照组(92.19% vs. 76.56%, 87.50% vs. 70.31%, 85.94% vs. 67.19%, 87.50% vs. 70.31%, 85.94% vs. 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5.680、6.269、5.680、8.167, 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健康行为(包括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正确、呼吸功能锻炼频率正确、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锻炼时长、感觉不适时暂停锻炼并与医护人员沟通)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 vs. 54.69%, 73.44% vs. 53.13%, 73.44% vs. 53.13%, 64.06% vs. 45.31%, 54.69% vs. 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5.682、5.682、4.540、5.345, P<0.05、P<0.01)。试验组患者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52 vs. 1.80±0.43)L、(2.24±0.56 vs. 1.85±0.42)L、(4.78±0.72 vs. 4.12±0.65)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7、4.457、5.443, 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52±6.45 vs. 51.36±6.52, 48.34±6.45 vs. 56.42±7.12, 40.25±6.12 vs. 48.75±6.21, 45.46±6.24 vs. 53.12±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5.343、5.720、5.590, P<0.05)。 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Cl4组以及Tan ⅡA保护组(Tan ⅡA 20 mg/kg+CCl4),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Cl4组相比,Tan ⅡA保护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AST(P<0.01)和ALT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性(P<0.01)及GSH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同时,Tan ⅡA使肝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诱导Nrf2转位入核(P<0.01),促使其下游靶蛋白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Tan ⅡA能够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与分析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36例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经硬膜外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静脉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2组患者舒芬太尼负荷量为15μg。观察2组患者术后4、8、16、24、48h生命体征和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及静止、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经研究发现,2组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均较满意,且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生命体征和静止、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及镇静程度比较;2组患者皮肤瘙痒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率比较。对照组各个时间点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术后48h,对照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相比经硬膜外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来说,采用静脉泵注具有相当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均具有镇痛效果好和安全性。但采用静脉泵注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少,因此更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48.
管理系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最年轻的系部之一,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以及比较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多年来学生工作实践经验,对管理系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工作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七个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9.
10 m自由步行偏瘫步态胫前后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偏瘫患者10 m自由步行胫前后肌群的SEMG变化规律,为拓展SEMG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2名偏瘫患者分别进行10 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两组肌群的SEMG信号,考察受试肌在步态周期中的SEMG变化规律。结果:偏瘫步态的患侧腓肠肌与胫前肌同步收缩。患侧腓肠肌在迈步期有许多小波存在。患侧肌群的总体波幅显著小于健侧。结论:偏瘫步态的SEMG主要为患侧腓肠肌与患侧胫前肌的正常拮抗收缩状态减弱或丧失,以及患侧腓肠肌过度活跃,同时伴有患侧胫前肌的肌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50.
股内侧肌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双侧股内侧肌疲劳时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探讨利用SEMG评价肌肉疲劳的新方法,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方法:4名健康青年女性采用60%最大负荷能力,伸膝约65°,静态等长收缩3min,同步记录受试者双侧股内侧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股内侧肌疲劳时的SEMG各参数与测试时段的最优拟合曲线均为三次项曲线,其通式为Y=b0+b1x+b2x2+b3x3。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过零率(ZCR)方程中的b1和b3为负数,b2为正数。平均肌电图(AEMG)方程中b1和b3为正数,b2为负数。结果表明,肌肉疲劳的曲线为三次项曲线,影响肌肉疲劳的主要因素可能有3个,但其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