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艺 《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75-176
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的3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PC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17例生存,2例死亡,2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出现癌症转移;对照组有14例生存,5例死亡,4例复发,3例患者出现癌症转移;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群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死亡率、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能够有效消退癌瘤病灶,提高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次性输注泵微泵静脉输注氟尿嘧啶时出现时间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7年4~5月使用一次性输注泵的患者进行监测收集数据,分析出现时间误差的原因;6~7月改进后继续监测分析。结果 4~5月30例时间误差出现10例:放置位置和护士因素均是5例,患者因素3例,通路问题、血管及温度因素、产品质量各2例,加药方式1例。改进后6~7月40例时间误差出现3例:患者因素、血管及温度因素、产品质量各1例。改进后的时间误差率为7.50%较改进前33.3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一次性输注泵标准使用流程,新增秤重监测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策性护理,极大减少输注时间误差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继续妊娠及终止妊娠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及风险。方法应用"双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和胎儿同存"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8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文献。共检索32例报道,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在早孕和中孕期终止妊娠(A组,28孕周),14例患者要求继续妊娠至晚孕期(B组,≥28孕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风险。结果 A组中17例(17/20)、B组中12例(12/14)在终止妊娠前超声检查提示完全性葡萄胎和正常胎儿共存。A组中10例(10/20)、B组中7例(7/14)进行羊膜腔穿刺或绒毛活检行细胞遗传学检测明确诊断。34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是阴道出血;A组中4例、B组中3例发生子痫前期;5例(A组3例,B组2例)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均于孕期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并因此结束妊娠。10例患者通过促排卵受孕,其中A组8例,B组2例。5例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2例通过促排卵受孕。结论双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患者若发生子痫前期提示预后不良,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率升高。促排卵可能增加此病的发生。产前确诊后,若孕妇无其他严重产科合并症,继续妊娠并不增加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治疗氯米芬(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维普、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1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222例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TZD组在排卵率、妊娠率、成熟卵泡数、改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提高排卵率[MD=2.14;95%CI(1.16,3.95),P=0.02]、妊娠率[MD=2.02;95%CI(1.14,3.58),P=0.02]、增加成熟卵泡数[MD=0.82;95%CI(0.61,1.04),P<0.01]及降低LH值[MD=-1.18;95%CI(-1.76,-0.60),P<0.01]等4个结局指标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生育要求较强、经济条件好且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CC抵抗型PCOS患者,可首选TZD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甘草-大戟配伍禁忌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即大戟单煎液组、甘草单煎液组、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和对照组,分别ig等体积大戟单煎液(0.24 g/kg)、甘草单煎液(0.72 g/kg)、甘草-大戟1:1合煎液(甘草0.24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2:1合煎液(甘草0.48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3:1合煎液(甘草0.72 g/kg、大戟0.24 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大戟、甘草单煎液剂量设置参考《中国药典》规定的人口服剂量,根据人和大鼠体表面积比例进行换算。观察大鼠的排尿量、尿液中总蛋白含量、排便量、小肠推进率,考察甘草对大戟峻下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大戟单煎液组比较,甘草-大戟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和排便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尿液中总蛋白浓度升高,其中,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便量均显著减少(P<0.05、0.01),甘草-大戟(1: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减少(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尿液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甘草与大戟配伍可明显拮抗大戟的利尿和泻下作用,影响大戟的峻下逐水功效。  相似文献   
16.
评价超声在甲状旁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甲状旁腺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旁腺手术切除患者94例,共104个病灶。观察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对比分析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甲状旁腺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具有差异性,超声诊断甲状旁腺病变的敏感度为82.69%(86/104),对于直径1cm的病变,超声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单独使用,而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病变超声的敏感度低于核素显像及超声联合核素检查(P均0.05)。结论超声可作为甲状旁腺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更好地进行病变的术前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盒热敷刺激骶尾部骶丛神经促进非脊髓损伤骨科下肢手术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非脊髓损伤骨科下肢手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次给予艾盒热敷,直至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重置尿管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重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盒热敷刺激骶尾部骶丛神经能缩短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促进术后排尿,降低了重置尿管率,减少了术后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本例案例报道,提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药学查房,对患者用药史的详细询问及后期循证取证,判断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及停用可疑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停用可疑药物6d后患者全身肌痛减轻,实验室检查值逐步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初次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且密切关注息者的肝功能和血肌酸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檗碱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连是传统的中药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素是小檗碱的盐酸盐,临床上通常制成片剂,对消化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小檗碱研究的深入,发现小檗碱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笔者就生物样品中小檗碱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动物及人体体内的药动学及代谢的特点、影响其体内过程行为的主要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