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断及处置的影响。方法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案例为样本,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开展用药医嘱审查、药学查房、用药方案调整等药学监护工作;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是否属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判断和处理,藉此简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的重要意义。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查阅文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临床症状为可疑药物左亚叶酸钙和三磷酸腺苷引发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遂建议临床停用可疑药物,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以解除并完全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团队,加强药学监护,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肺移植患者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肺移植患者颅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治疗,根据肺移植患者感染特点及治疗原则,制订并调整抗感染方案,优化免疫抑制剂用药剂量;通过分析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和停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结果:在药师的参与下,提出合理化建议,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不良反应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高药物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患者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药物热的可疑药物及相关处理方法,以减少盲目治疗。方法:针对1例药物热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参与病例讨论,分析导致药物热的可疑药物并提出建议,同时记录患者的体温和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停用可疑的致药物热的抗菌药物和抗结核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会诊、进行药学监护时,应重视药物热的可能性,临床应慎用可能致热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例男性肝硬化患者服用螺内酯后出现乳房发育的不良反应,探索可能原因,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等诊疗经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停用螺内酯后,乳房疼痛减轻至消失,推测螺内酯是导致患者乳房发育的可疑药物。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可以为临床提供药物信息和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8):1157-115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引发药物热、紫癜型药疹临床治疗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分析引发药物热的抗菌药物并总结其发生特点,为临床诊断此类药物热提供一定参考;针对患者的紫癜型药疹,采用Naranjo评定法分析可疑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等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结果通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阻止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恶化,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用药疗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个体化药学监护,为医护人员提供互补的药学专业知识,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致血小板减少进行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药学监护,在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替罗非班并建议输注血小板纠正。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药物并采取适当措施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协助医师规范使用药物,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沈洁  丘懿 《海峡药学》2016,(10):227-229
目的: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药疹患者会诊及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有效处理重症药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该病例中治疗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联系评价,分析发生重症药疹的原因,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同时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完善与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结果经过停药、抗过敏、抗炎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的全身药疹得以治愈。结论临床药师对重症药疹不良反应的判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5):5019-5021
目的:探讨药物重整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高龄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就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电解质等治疗药物进行重整:停用非必需药物血必净注射液、康尔心胶囊、蛇胆川贝软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调整氢氯噻嗪片、氯化钾缓释片剂量;停用非一线治疗药物利血平片,降低潜在的用药风险;根据病情转归及时停用呋塞米片、乳果糖口服溶液和开塞露。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物重整,可避免重复用药,优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品种和药品费用,降低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科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小儿内科及小儿外科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22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可疑药品共计26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为170例次,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例次。抗感染药物中抗生素所占的百分比为61.65%,第三代头孢菌素达到55例次。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61.99%的患者出现了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229例不良反应停用可疑药物或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后,167例患者治愈,62例患者好转。结论儿童ADR的发生与单次药物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MDRO感染脑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诱发机制;并根据现有不良反应报告,在患者粒细胞减少后及时提出停用可疑药品以及个体化用药建议,得到临床采纳.结果: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抗菌药物致粒细胞计数减少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MDRO感染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有效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医源性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任海霞 《中国药房》2012,(30):2868-286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总结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3次药品不良反应前后的用药经过,分析药物与不良反应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致不良反应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3次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可疑药物的应用存在因果关系。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浅析抗生素致药物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生素所致药物热的特点.方法:查阅相关患者病史,分析典型病例所致药物热及其用药情况.结果:停用可疑致药物热的药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抗生素致药物热应引起临床重视,慎用可能引起的致热药物.  相似文献   

13.
曾光  周颖  张琼丹 《北方药学》2011,8(10):50-51
目的:探讨药源性肾损害的治疗,促进合理使用药物.方法:总结我院对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停用对肾损害的可疑药物,对症治疗.结果:药源性肾损害的患者基本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 1 例布洛芬致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指导用药,临床药师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监测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协助医师选择合适药物.结果:阻止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恶化,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用药的疗效.结论:只有参与临床实践,临床药师才能发现不良反应,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1例药学查房过程中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探讨心内科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及时发现1例心衰伴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通过查阅药品说 明书和文献,建议医师停用抗菌药物并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医师采纳药师建议,先后停用头 孢哌酮/舒巴坦和莫西沙星,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因果关系,加强 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学监护是防范此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结论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进行用药方案调整对降低临 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依泽替米贝(Ezetrol)于2003年6月在澳大利亚获批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从那以后,ADRAC收到了265例与使用该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在60岁到82岁的患者中,有12例报告有抑郁症(9例)或情绪低落(3例)。在所有病例中,依泽替米贝都是唯一可疑药物。该不良反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症状出现迅速,7例在用药后4天出现症状,另有3例在用药后4 ̄6周出现症状。有一例报告描述了用药量从每日10mg减到5mg后不良反应症状得到纠正,而另一例报告则介绍了减少用药剂量后会使以前存在的抑郁不良反应加重或恶化。有5例患者在停用依泽替米贝后症状减轻而再次用药后…  相似文献   

17.
阎维维  张永莉 《中国药房》2012,(34):3260-3262
目的:通过干预药物治疗方案,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就发生的1例药源性肝损害的诊治及用药方案,排查可能引起急性肝损害的药物,向医师建议停用伏立康唑并给予保肝药。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停用该药并进行保肝治疗后,肝酶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工作,及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能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医药》2014,(10):16-16
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一般应该停用可疑药物,对不良反应给以适当治疗并按规定及时向本院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部门报告,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相似文献   

19.
边原  裴斐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2):1551-155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疑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分析,协助临床医师评价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 DILI虽然内涵清晰,概念明确,但由于患者及药物等因素的复杂多变,在很多情况下DILI难以准确判断;其临床诊断既需要考虑患者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甚至生活习惯,又要结合患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所用药物特性等多因素综合评判。结论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在药物药理作用、代谢、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在引发DILI药物难以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明确具体诱发药物并非第一要务;重要的是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及对症处理,改善患者预后;适时为患者提供DILI事前预防、事后合理的药学监护等个体化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俊  程鹏  王奕 《医药导报》1999,18(3):207-208
我院是全省药物不良反应(ADR)重点监察单位之一,现就最近我院临床发现的5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如下:且药物不良反应的确定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剂量下使用所产生的有害及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其因果关系的判断依据周元瑶主编《药物流行病学》中所列标准:①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ADR出现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②可疑ADR是否符合该药物已知的ADR类型;③可疑ADR能否用并用药物作用、病人的临床状况或其它疗法的影响来解释;④停药或减量后,可疑ADR是否消失或减轻;⑤再次接触同样药物后,同样反应是否重新出现。根据以上原则,列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