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6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而此类手术时间短,操作结束快,患者周转快,麻醉要求苏醒快,拔管快.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而雷米芬太尼具有起效快、消除快、体内无蓄积和对应激反应抑制好[1]的特点,二者协同作用,可以大大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本文就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情况作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朝文  邓莉  王恒  刘春  李有长 《重庆医学》2008,37(5):522-523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手控输注组(M组)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患者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M组手控给予异丙酚2.0mg/kg,扩张宫颈管时再追加异丙酚20~30m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每次酌情追加异丙酚20~30mg左右至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T组采用Diprifuor TCI系统给药,初始靶浓度设为2μg/mL,扩张宫颈管时靶浓度增加到4.5~5.0μg/mL,而后以3.0~3.5μg/mL的靶浓度维持至手术结束。结果T组异丙酚用量>M组异丙酚用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T组,而苏醒时间及自动坐起时间明显长于T组。M组MAP、HR和SpO2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肢体不自主扭动M组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较异丙酚MCI有苏醒快、恢复质量好、麻醉效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单纯足月妊娠并行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共80例,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按麻醉用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用药蛛网膜下腔内给予0.75%布比卡因(2.0 mL)和5%葡萄糖(1.0 mL)混合液2.3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蛛网膜下腔内加用舒芬太尼(5μg,0.1 mL)。①比较两组产妇术前、注药后1、3、5、1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②比较两组产妇注药后1、5、10 min时最大感觉平面,踝关节的运动恢复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③比较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情况及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产妇术前、注药后1、3、5、1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产妇在注药后1、5、10 min时最大感觉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无痛比例高于对照组,轻度及中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产妇未出现寒战(0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发生寒战(1~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可以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后的寒战发生率,并降低牵拉痛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开始后10min、术后10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手术结束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患者睁眼的时间,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中需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的总次数。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开始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SpO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SpO2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多于芬太尼,两组丙泊酚的用量R组明显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需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的总次数R组明显多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妇科宫腔镜电切术,苏醒迅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国内多选用硬膜外麻醉,这要求局麻药要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的特点。笔者比较了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 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自愿要求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0):纳布啡40 mg组(N1组)、纳布啡60 mg组(N2组)、纳布啡80 mg组(N3组)、曲马多1 000 mg组(Q组),分别与芬太尼0.2 mg、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10 mg及生理盐水配制为100 mL镇痛泵液.比较4组患者术后6、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补救镇痛率N1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N2、N3、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组最高Ramsay评分及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Q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0 mg纳布啡联合0.2 mg芬太尼PCIA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妇科开腹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行妇科良性疾病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30例。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30 min(T4)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补救例数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尿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T0时刻[(122.8±7.0) mmHg]相比,C组MAP值在T1[(111.7±9.4) mmHg],T2[(102.2±8.0) mmHg],T3[(101.1±11.9)mmHg],T4[(105.0±5.3) mmHg]时刻均有所下降;TAP组MAP值在T1[(113.3±10.9) mmHg],T2[(110.1±9.4) mmHg],T3[(109.1±11.2) mmHg],T4[(116.5±7.2) mmHg]有所降低(P<0.05),但是TAP组在T2~T4血压较C组平稳(两组比较P<0.05);T2、T3和T4时点TAP组血清肾上腺素[T2:(192.3±22.6) pg/mL,T3:(221.7±16.5) pg/mL,T4:(166.4±14.1) pg/mL]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T2:(140.4±17.0) pg/mL,T3:(149.6±14.4) pg/mL,T4:(116.7±21.1) pg/mL]明显降低(P<0.05);术后2~12 h VAS评分TAP组(2 h:2.40±0.50,4 h:2.27±0.45,8 h:2.06±0.71,12 h:2.03±0.61)低于C组(P<0.05),且TA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5.3±4.1)次]及舒芬太尼补救例数(3例)均低于C组[分别为(36.5±6.9)次,12例]。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后,2组间不同时间的MAP、HR、A、NA、VAS均不同(P<0.05),且HR、A、NA、VAS在时间因素和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通常需行广泛性及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其位置深、范围广,这就要求麻醉要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同时需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传统的硬膜外阻滞麻醉难以满足其手术要求。近年来我院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W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在子宫肌瘤挖除前,3组患者均于腹腔镜监视下肌瘤瘤体内注射垂体后叶素6U。W组患者在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mg/kg,N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完毕后2min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μg/kg,C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即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维持术中双频谱脑电指数值在45~55。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肌瘤个数及出血量,并于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注射即刻,注射后1、2、3、5、10、30 min(T_0~T_7共8个时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结果 C组T_2时MAP较T0时降低,T_5~T_7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N组T_2时MAP较T_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T_5~T_7时MA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_2时HR均较T_0时增快,与C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增快,与W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均快于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乌拉地尔(0.5mg/kg)与尼卡地平(10μg/kg)均可预防瘤体注射垂体后叶素所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注射后2min加用尼卡地平能获得相对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恒  李有长  陈虎 《重庆医学》2004,33(11):1647-1648
目的对硬膜外阻滞术中针刺调理作用的观察.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病倒60例,ASAⅠ~Ⅱ级,年龄52~6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30例,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同时采用针刺;对照组(B组),施行连续硬外阻滞.结果 B组MAP、HR下降发生率比A组明显P<0.01,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多于A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出现ST-T下移,心律失常,而A组无此现象.结论针刺具有稳定和改善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提高中老年患者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