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32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506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4篇
  3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李坤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29-1830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依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8.03%,较对照组(84.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_1、MMEF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EV_1、MM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加用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抗炎、解痉、氧疗、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及卡托普利治疗;另一组35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丹参针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栓塞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4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62例,女84例,年龄在19~89岁之间,平均72岁,治疗组术后第2天给予足量足疗程的丹参针,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对照,详细纪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患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血栓发生部位、大小及数量,综合分析.结果 (1)对照组6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3.9%(21/62例),其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17例;(2)治疗组84例,其中男26例,女58例,术后给予丹参针1.2g/d,2周后造影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7%(14/84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能准确发现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与其无直接关联,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造影示静脉栓子的情况,丹参能够明显降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NBO)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O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 h和24 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最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O组大鼠2h和24 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 h和24 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显示NBO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残胃癌一般是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位癌。因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切除率低故操作仍困难。虽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趋于成熟,但关于腹腔镜残胃癌的报道仍较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完成700余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成功施行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18例,其结果显示: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满意的近期效果,已掌握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外科医师可实施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76.
背景:脊柱结核引起的隐匿性椎管内结核临床上较少报道。本病形成的椎管内结核肉芽肿和脓肿可直接对相邻脊髓神经等产生压迫,可较早产生神经受累的并发症。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例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患者术前行FSET1压脂序列强化,治疗上进行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动态观察结核中毒症状、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和病灶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3)个月。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69.5mm/h,C反应蛋白平均为51.6mg/L。术后红细胞沉降率降至41.8mm/h,C反应蛋白降至22.3mg/L,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8~12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检测结果正常;病椎椎间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5.3%。13例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例胸椎结核术后6个月复诊时有部分改善。ODI评分术前为(35.56±9.15)分,末次随访时为(12.46±2.41)分。VAS评分术前为(9.9±1.5)分,末次随访时(4.25±1.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末次随访时C级2例、D级3例、10例E级。结论: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术前MRI强化可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治疗上宜抗结核化疗同时进行病灶清除、椎板减压和神经松解。  相似文献   
77.
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和M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分析MRS对其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脑胶质瘤病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病变分布、范围及信号特点;其中5例同时进行MRS检查,包括单体素点解析频谱法以及化学位移成像点解析频谱法,分析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病变都至少累及2个脑叶,侵及胼胝体9例,基底节区9例,丘脑4例,脑干2例,小脑2例,脊髓1例.病变呈弥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少有对比剂增强.5例经MRS检查患者,表现为Cho/Cr,Cho/NAA值的升高,以及不同程度NAA/Cr的降低;3例出现Lactate峰.结论 MRI是脑胶质瘤病的良好检查方法,MRS可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磁共振成像与MRS结合,有助于诊断治疗,评价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MRI脑线性测量方法对早期Alzheimer's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轻度痴呆的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纵裂宽度,大脑横径,侧脑室额角宽度,双额指数,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海马高度,脉络膜裂宽度和颞角宽度等指标测量。结果:显示颞角增宽是鉴别AD与正常老年人最敏感的指标,结合应用脉络膜裂宽度,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和大脑横径等指标诊断AD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5.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7%。结论:MRI线性测量海马和颞叶萎缩是早期诊断AD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单纯脊髓压迫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麻醉成功后备皮,以T10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长约4cm,显露T8~T11,假手术组(A组)行T8一侧椎板切除,不置入球囊;对照组(B组)将T8一侧椎板切除后置入球囊达T10水平,不扩张球囊;实验组(C组)行T8一侧椎板切除后,将球囊通过T8置入达T10水平,将球囊快速充起,占据椎管前后径约30%,术中采用CT平扫确定球囊位置并记录球囊扩张达到占位程度时的压强值并维持此压强值压迫48h。术前和术后48h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并记录图形和数值变化,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记录各组术后48h动物后肢活动情况。同时记录各组兔术后1d、2d体重下降值和饮食量。术后2d各组随机选取5只实验兔取出以T10为中心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3只均以T8为中心上下约0.5cm范围进行拆线,B、C组将球囊内压力减为负压后将球囊轻轻抽出,最后缝合切口,继续观察并记录术后4d、7d、14d时体重下降值及饮食量。结果:C组造模球囊扩张达到椎管前后径30%占位程度时球囊内压强为67.23±22.34k Pa,95%置信区间为(48.55~85.91)k Pa。造模术后C组SSEP波幅显著性降低,与A、B组术后及C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8h改良Tarlov评分A组(6.00±0.00分)与B组(5.88±0.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1.13±0.3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d、4d、7d、14d时3组兔体重下降值及饮食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d时体重恢复至正常体重,术后7d时饮食恢复正常。结论: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单纯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可模拟临床急性脊髓压迫损伤的状态。  相似文献   
80.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的非编码RNA,是由一段基因中单个或多个外显子及少量内含子的3’端和5’端通过头到尾的反向剪接后环化形成,相对于线性RNA拥有较为稳定的性质。已有许多实验结果证实circRNAs参与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等多个系统恶性肿瘤的调控,且在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circRNAs为代表的一系列非编码RNA(ncRNAs)参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肿瘤调控的相关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儿童CNS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为早期诊断和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97-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