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再生,提高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转基因技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外周神经基因治疗的报道却比较少见,但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2.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材料移植以及外源性促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 ,一直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方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 ,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3.
骨折愈合的现代研究与局部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骨折愈合研究的部分文献。作者认为 ,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生长因子或其基因疗法有望成为一种骨折治疗的重要方法 ,特别是应用能诱导未分化间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因治疗 ,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建立坐骨神经火器性震荡伤模型。方法 大耳白兔 2 6只分为A、B、C、D、E组 ,以右大腿后部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为靶点 ,致伤武器为 5 3式 7 62mm滑膛枪 ,致伤弹为 0 3 8g和 1 0 3g钢珠。测钢珠致伤速度 ,计算传递能量 ,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结果 A、B、D组表现典型坐骨神经火器性震荡伤 ,C、E组损伤程度较轻 ,B组致伤速度为(93 9 8± 16 0 )m s ,传递能量 (80 0± 8 5 )J。结论 B组用 0 65g药量驱动 0 3 8g钢珠 ,既能造成典型坐骨神经震荡伤 ,动物伤情较稳定 ,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5.
周围神经火器伤与其他神经损伤不同 ,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 ,笔者在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从周围神经火器伤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外科处理时机和方法 ,以及神经性疼痛等方面进行综述。一、周围神经火器伤发生率随着武器的现代化 ,在其精度和威力都大大得到提高的同时 ,周围神经火器伤的发生率也呈现了逐渐增高的趋势。二战时 ,美军周围神经火器伤的发生约占伤员总数的 3%,占四肢伤伤员的 15 %,上下肢神经伤的比例为 3∶1;越战中 ,1772 6名美军伤员中 ,周围神经火器伤者占其总数的 6 .6 %;对越自卫作战中 ,我军周…  相似文献   
96.
爆炸性武器以其杀伤面广、多因素致伤、人员伤亡大为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代战争中,同时使战伤的伤情结构有了改变。破(弹)片伤的比例由抗日战争的30.1%上升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80.0%,且以多发伤和盲管伤为主。破(弹)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国内外学对破(弹)片或冲击波  相似文献   
97.
家兔胸部爆炸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胸部伤模型,深入研究爆炸伤的致伤机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破片发射复合冲击波并结扎肋间动脉方法建立模型,观察伤后生理参数、血气分析、病理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结果 建立的动物模型较好模拟现场爆炸效果,模型可靠,重复性好,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该模型可用于胸部爆炸伤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98.
破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造成人体损伤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爆炸性武器逐渐向着弹体材料非金属化、弹片低能化和致伤效应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爆炸破片伤伤情特点更加复杂,同时给外科处理也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对爆炸性武器产生的破片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机制、损伤特点和早期外科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100.
本文利用保留脊髓背根(L4)的大鼠模型,电镜下观察测量了L3脊髓节段Ⅱ板层内突触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术后4天时,突触的数目(Nv)明显下降。术后35天时,树突周围的简单终末(ST)明显增多,复合终末(CT)也较前易见。CT常与同一树突形成多个突触联接,从而使损伤区的突触数目(Nv)恢复至正常水平。我们认为,保留背根的轴突不但以简单终末的形式取代了变性终末,也与其靶细胞形成了突触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