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主要在壳核,占高血压的半数以上[1].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较高,预后差,特别是出血量较多且伴有脑疝形成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或手术方式不当,患者生存几率较小或预后很差.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伴有脑疝形成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是进化中比较保守的一个受体家族,TLR能特异地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不仅在激活天然免疫中发挥着莺要的作用,而且还调节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桥梁.研究表明,TLR是介导宿主对结核杆菌的识别及抗结核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与抗结核感染免疫有关的主要是TLR2和TLR4.对TLR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崭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和死亡程度的检测,以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和细胞相互作用的新的方向和观点,以及对结核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新认识。方法选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H37Rv及北京基因型敏感菌株(BJTB)分别感染人的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模拟细胞体外感染的过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的分布,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检测细胞晚期凋亡的变化,台盼兰染色检测细胞死亡水平的变化。结果H37Ra引起THP-1细胞的凋亡水平最高,H37Rv次之,北京基因型敏感菌株(BJTB)引起的凋亡水平最低。北京基因型敏感菌株(BJTB)引起的死亡水平最高,H37Rv次之,H37Ra最低。结论毒力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刺激细胞后和细胞的相互作用不同,毒力越高引起的凋亡水平越低,毒力越低引起的凋亡水平越高;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是毒力越高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死亡水平越高,毒力越低引起的死亡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与纯蛋白衍化物(PPD)的免疫作用比较,探讨HBHA的免疫保护作用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阴性对照者、潜伏感染者、肺结核患者,分离入选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无刺激、HBHA、PPD刺激组,培养4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结果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IFN—γ中位数分别为:49.5ng/ml、781.9ng/ml、341.8ng/ml,潜伏感染者产生的IFN-γ水平远高于阴性对照组,略高于肺结核组,HBHA特异的IFN-γ在不同治疗时间肺结核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HBH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潜伏感染者产生高水平的IFN-γ,潜伏感染者未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与HBHA的免疫保护作用有关,HBHA特异的IFN-γ释放反应有利于鉴别潜伏感染者。  相似文献   
25.
据估计,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M.tb),然而,在感染人群中仅有1/10发病。也就是说,全球将近18亿人口感染过M.tb却不发展为结核病。既便在发患者群中也有一部分未经任何治疗而自愈。这就表明机体存在着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这种保护性免疫反应主要是由Th1细胞介导的,而γ-干扰素(IFN-γ)则是保护性免疫中的关键细胞因子。1 IFN-γ的发现1957年,Isaass等在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将56℃l小时灭活的流感病毒加入鸡胚绒毛尿囊膜碎片中,经孵育后此膜不但获得了抗流感病毒的能力,而且释放了一种具有干扰病毒活性的因子,即IF…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的免疫应答作用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PPD(-)的健康对照、PPD(+)的潜伏感染者、肺结核患者,分离入选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天然HBHA刺激,培养4天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HBHA特异的IgG型抗体。结果HBFIA刺激后三组产生的IFN—γ中位数分别为:49.5pg/ml、781.9pg/ml、341.8pg/ml,潜伏感染者产生的IFN-γ水平远高于健康对照,略高于肺结核。三组血清IgG抗体浓度吸光度的均值分别为0.212±0.066,0.224±0.076,0.285±0.078。肺结核患者的HBHA特异的IgG抗体远高于健康对照及潜伏感染者。结论HBH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HBHA特异的IFN—γ释放反应有利于鉴别潜伏感染者。HBHA的抗体水平在结核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状态是造成结核病诊断和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的检测方法很难将潜伏感染结核病(LTBI)和活动性结核病(ATB)区分开.有文献报道分枝菌酸环丙烷合成酶(PcaA)和小分子热休克晶体蛋白(Acr)两个基因在M.tb持留状态下高表达,因此可能和菌的潜伏感染相关,有作为新的诊断靶标的可能,因此我们对它们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和应用,以期为LTBI的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方法首先针对目的基因设计引物,从基因组上扩增其全序列,构建克隆和表达载体,纯化分离蛋白.将蛋白作为抗原应用于免疫学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两种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最终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LTBI和ATB患者之间的血清学的差异,寻找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分析的方法和策略.结果成功构建PcaA和Acr蛋白的克隆和表达载体,并获得表达和纯化的蛋白.血清的PcaA和Acr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HC)与AT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TB和LTBI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使将两个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并联分析后也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aA和Acr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顺利纯化,PcaA蛋白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可用于以后对结核病的检测分析中;虽然用血清学诊断时不能完整的区分LTBI和ATB,但可用于鉴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否.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MIRU)三种分型方法在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IS6110RFLP、Spoligotyping及MIRU三种分型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应用三种分型方法产生的类型数分别为118、20和105个。IS6110RFLP的分辨率大于Spoligotyping,MIRU的分辨能力与IS6110RFLP接近。在MIRU的12个区中,重复区4、10、26、40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广东地区与其他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应用IS6110RFLP、Spoligotyping及MIRU三种分型方法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非常有效,可以发现中国不同地区菌株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以氧氟沙星为例,探讨阈值的划分对实验室早期检测出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结合DNA序列分析探讨gyrA基因点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氧氟沙星耐受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在含氧氟沙星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检测10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2)测序以检测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点突变的特征。结果 (1)52株耐氧氟沙星5.0μg/ml的临床分离株中,17株能在含氧氟沙星10.0μg/ml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约占32.69%),49株对氧氟沙星5.0μg/ml敏感的临床分离株中,有2株能在含氧氟沙星2.0μg/ml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约占4.08%)。(2)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发现;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点突变主要发生第90、91和94位点上,有10株在不同的gyrA基因位点上发生了碱基缺失或插入的变异,101株被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生在第95位点的碱基突变率为100%。结论 (1)判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上、下限的阈值对耐药结核菌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的作用。(2)发生在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上的点突变是多变的,但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氧氟沙星的耐受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1998年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基因组测序工作宣告完成,这就为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并对其分型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H37Rv整个基因组由4,411,529对碱基组成,含有约4000个基因,整个基因组内有56个区与插入序列(ISs)同源。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插入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